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奇幻玄幻 > 戈壁对峙:金晓晓护文书拒黑市

戈壁对峙:金晓晓护文书拒黑市

谋爱先谋生 著

奇幻玄幻连载

奇幻玄幻《戈壁对峙:金晓晓护文书拒黑市男女主角分别是金晓晓袁铁作者“谋爱先谋生”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古籍修复师金晓晓在阁楼旧箱发现爷爷金仲文(民国西北考察社成员)留下的加密日记与羊皮尖触过羊皮卷微痕的瞬她凭十年修复经验察觉隐藏西夏由此揭开爷爷 1948 年失踪的谜团寻真她联系曾受爷爷恩惠的退休地质工程师袁铁又获大学导师、西夏文专家李教授的学术支携《番汉合时掌中珠》复刻本奔赴河西走戈壁深沙尘暴里搭避难所、盐碱地中寻古河袁铁成的地质勘探术与金晓晓的文献解码力互却不料行踪暴遭遇以老疤为首的非法古玩团伙 —— 对方觊觎西夏文书黑市价更有赵磊因误解尾随争夺急被老疤以赌债胁迫的哈萨克族向导巴因祖父曾协助金仲文护宝的遗愿暗中倒不仅故意误导反派路更在洞窟对峙偷告金晓晓 “炸药引线有三分钟延迟”。最金晓晓用糯米浆急救破损文袁铁成引反派入暗流沙警方及时赶到抓获团伙洞窟里爷爷的遗骸与未送出的文物保护申请信重见天金晓晓将西夏文书残卷移交国在遗骸旁立起 “文物守护者” 这场始于寻根的戈壁探终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物守而她也从追遗愿的后成长为西北文物保护志愿让爷爷的信念在风沙中延

主角:金晓晓,袁铁成   更新:2025-09-25 13:59:2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23 年秋的晨光,是被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三楼修复室的百叶窗筛碎的。

金晓晓伏在长桌前时,细碎的光斑正落在她捏着竹镊子的指节上 —— 那镊子是爷爷留下的老物件,黄铜柄被岁月磨得发亮,尖端裹着层薄如蝉翼的软胶,怕刮伤古籍纸页。

她面前摊着的南宋刻本《论语》,纸页泛着老象牙般的黄,边缘两处虫蛀的破洞像两枚残缺的月亮,需用楮纸撕成比洞眼窄半分的细条,蘸取极淡的糯米浆(浆水浓度得刚好能粘住纸纤维,又不洇透纸面),从背面轻轻敷上去。

指尖捻着楮纸条时,能清晰摸到纤维的走向 —— 这是十年古籍修复养出的手感,比寻常人更能分辨纸张的 “脾气”。

她屏住呼吸,竹镊子稳稳悬在破洞上方,另一只手的拇指轻轻按住纸页边缘,待楮纸条贴合的瞬间,用干净的宣纸覆在上面,指尖顺着纤维方向压了三下。

动作轻得像在安抚一片易碎的云,连角落里除湿机低沉的嗡鸣,都没被这细微的动作打乱。

修复室的空气里,陈年纸张的霉味混着糯米浆的清甜,还飘着老周搪瓷杯里茉莉花茶的香气。

“晓晓,你这手稳得,怕是能给蝴蝶翅膀补纹路。”

老周端着杯子走过来,杯沿沾着圈深褐色的茶渍,杯底沉着几片没泡开的茶叶,“那册西夏文残卷我瞅着犯怵,纸脆得跟薄冰似的,我怕一上手就碎成渣,下午你帮我看看?”

金晓晓首起身,指尖还残留着楮纸粗糙的触感。

她朝老周手里的蓝色文件夹瞥了眼,封面上 “西夏文《番汉合时掌中珠》残片(D068 号)” 的字迹,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笔画边缘有些晕开 —— 这是敦煌研究院上个月调来的,全国现存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残卷不足二十片,能轮到她们修复的,一年到头也遇不上两三件。

“行,下午我先测测纸张的 PH 值,再用显微镜看纤维老化程度。”

她点头时,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老照片。

照片里的爷爷穿着卡其布工装,领口别着支钢笔,站在戈壁雅丹前,手里举着卷羊皮卷,风把他的衣角吹得飘起来,眉眼间的英气和自己现在的眉峰几乎重合。

那是 1946 年爷爷刚加入西北文物考察社时拍的,1948 年在黑水城失踪后,这张照片就成了金家最珍贵的念想。

“又看你爷爷的照片呐?”

老周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你说也是巧,咱们修的这西夏文,偏偏是你爷爷当年找的东西。”

金晓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竹镊子的黄铜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

爷爷失踪时,父亲金明才五岁,记忆里只剩爷爷把他抱在膝头,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奇怪符号的模糊片段。

这些年父亲很少提爷爷,却把这张照片装在红木相框里带了半辈子,去年她搬去独居时,父亲把相框递给她,指尖在玻璃面上蹭了蹭,说:“你爷爷一辈子没别的念想,就想把西夏的东西留在咱们自己的地儿,别让外国人扛走了。”

这话的重量,她是在大学读古典文献学时才真正接住的。

西夏,那个公元 11 世纪在西北崛起的王朝,曾用自己的文字写下《番汉合时掌中珠》(世界上最早的双语词典之一),用泥活字印刷佛经,甚至有自己的历法 “天盛历”—— 可 1227 年蒙古大军踏破兴庆府时,大部分文献被付之一炬,遗址被风沙埋了八百年。

1909 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闯进黑水城,用骆驼驮走三千多件文书,现在大半藏在圣彼得堡的博物馆里。

爷爷当年加入考察社,就是想在那些外国探险队之后,把剩下的文物抢回来,可最后连人带线索,都消失在了戈壁里。

下午修复《论语》的收尾工作很顺利,金晓晓用软毛刷轻轻扫去纸页上残留的浆渣,又把残卷放进恒温恒湿的收纳盒里 —— 库房的温度得控制在 20±2℃,湿度 55±5%,连灯光都是无紫外线的暖白光,怕损伤古籍。

傍晚六点多,她锁上修复室的门时,手机在口袋里震了震,是父亲的微信:“周末回趟家吧,你奶奶的樟木箱子我翻出来了,里面有你爷爷的东西,你奶奶走前说,得等你真正懂古籍了再给你看。”

老家在通州的老胡同里,一座带阁楼的西合院。

周六上午,金晓晓刚推开那扇刷着朱红漆的院门,就听见廊下传来金属摩擦的声音 —— 父亲蹲在青石板上,面前摆着个半人高的樟木箱子,箱子表面的红漆己经斑驳得露出木纹,铜锁上的锈迹像褐色的蛛网,父亲手里拿着把旧螺丝刀,正试图撬开锁芯。

“你奶奶当年把箱子藏在阁楼最里面,上面堆着她的旧棉袄,我找了半天才翻出来。”

父亲站起身时,腰杆比去年弯了些,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阁楼的灰尘,“锁都锈死了,我昨天撬了俩小时,手都磨破了,也没撬开,今早找 locksmith 来,才弄开。”

他说着,把左手伸给金晓晓看,虎口处有道浅浅的划痕,还贴着块创可贴。

金晓晓蹲下身,指尖抚过樟木箱子的表面 —— 木头带着阁楼特有的潮湿气息,还有淡淡的樟脑味。

她掀开箱盖时,听见 “吱呀” 一声脆响,箱里铺着块靛蓝色的土布,布角己经泛白,上面整齐地放着个牛皮笔记本,还有一卷用暗红色麻绳捆着的羊皮卷。

牛皮笔记本的封皮上,烫着 “西北文物考察社” 的金色字样,边角己经磨损得露出里面的牛皮纤维。

金晓晓翻开第一页,爷爷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 —— 是用钢笔写的,墨色不均,有些笔画还带着颤抖,像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写的:“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六日,自肃州启程赴黑水城,携《番汉合时掌中珠》残本三页,同行者赵文山、李建国,车马共五辆,干粮可支月余。”

她一页页往下翻,日记里记的多是考察队的日常,字里行间能看出爷爷的细心:“三月十二日,行至玉门以西,遇沙尘暴,帐篷被吹破两处,损失干粮两袋、羊皮水囊一个,幸无人员受伤。”

“三月十五日,抵黑水城遗址,见俄国人留下的探坑二十余处,坑内散落着西夏文残片,文物流失甚多,痛心不己。”

“三月二十日,与赵文山争执 —— 彼欲将找到的西夏陶罐私藏,吾反对,告之‘此物乃国之瑰宝,当交予国家’,不欢而散。”

可翻到第二十三页时,字迹突然断了。

最后一行只写了半句话,墨色深得像要渗进纸里:“墨河东侧,见洞窟,内有……” 后面的纸页被硬生生撕去了,边缘留着不规则的裂口,像是被人急急忙忙扯掉的。

“我小时候偷偷翻过这本子,以为是你爷爷写的故事书。”

父亲在旁边叹口气,手里拿着块干布,轻轻擦着箱子的边缘,“那时候我才几岁,看不懂上面的字,就觉得‘墨河’是爷爷编的名字,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他写的‘墨河’,就是现在咱们说的黑水河,是西夏时期的古河道,现在早干了,只剩下河床的痕迹。”

金晓晓没说话,目光落在那卷羊皮卷上。

羊皮卷约莫两指宽,长不足半米,表面泛着陈旧的黄褐色,边缘有些磨损得发毛。

她解开麻绳时,手指特意放慢了动作 —— 麻绳己经脆了,怕一用力就断成几段。

羊皮卷展开的瞬间,她忽然觉得指尖一阵刺痛,像被细针扎了下 —— 低头一看,羊皮卷边缘有个细小的裂口,刚才展开时没注意,左手食指被划了道小口子,血珠像红色的小珠子,慢慢渗出来,滴在了羊皮卷的背面。

“哎呀,怎么还弄伤了?”

父亲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给金晓晓,“快擦擦,别把血弄在上面,这羊皮卷可是老物件了。”

金晓晓接过纸巾,按住伤口,低头去擦羊皮卷上的血渍。

可就在她的指尖触到羊皮卷背面的瞬间,一种熟悉的触感突然传来 —— 不是羊皮本身的粗糙,而是一种极细微的、类似刻痕的凹凸感。

这种感觉,她太熟悉了 —— 修复古籍时,遇到被浆糊覆盖的文字,或是被虫蛀后残留的笔画,用指尖细细摩挲,就能察觉到那些藏在纸页下的痕迹。

她屏住呼吸,慢慢摘下手上的细棉手套(手套会影响指尖的触感),用没受伤的右手食指,轻轻抚过羊皮卷的背面。

从卷首到卷尾,那凹凸感断断续续的,不是自然磨损形成的,更像是用细针一点点刻出来的 —— 有短横,有斜钩,还有小小的圆圈,有些笔画像西夏文,可又比常见的西夏文符号更简洁,像是某种缩写。

“怎么了?

半天不动弹。”

父亲见她低着头,鼻尖都快碰到羊皮卷了,忍不住凑过来问。

“爸,你看这羊皮卷的背面。”

金晓晓指着卷尾的位置,声音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有刻痕,很细,不是自然磨出来的,像是人为刻的。”

父亲眯着眼睛,凑到羊皮卷前看了半天,又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着背面仔细瞧,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昨天翻的时候,就看了正面,以为上面画的是戈壁地图,没注意背面。

这羊皮卷我小时候见过,你爷爷走之前,特意把它锁在箱子里,说这是从一个哈萨克族老牧民手里收来的,老牧民说,这卷子里藏着西夏的秘密。”

西夏的秘密?

金晓晓心里猛地一跳。

她起身跑进屋里,从书房的抽屉里翻出块放大镜 —— 这是她修复古籍时用的,放大倍数能到十倍。

她拿着放大镜回到廊下,借着上午的阳光,仔细看羊皮卷背面的刻痕。

放大后,那些符号的轮廓清晰了许多 —— 有个圆圈加短横的符号,和她下午刚修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残片上的 “山” 字,笔画结构几乎一致;还有个斜钩加两点的符号,像是西夏文里 “水” 字的简写。

如果这些符号真的是西夏文的缩写,那它们连起来,会不会是某个地点的坐标?

或是洞窟的位置?

金晓晓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指尖因为用力捏着放大镜,指节都有些发白 —— 爷爷日记里没写完的 “洞窟”,会不会就藏在这些刻痕指向的地方?

爷爷 1948 年突然失踪,会不会就是为了保护这个秘密,被什么人阻止了?

风从胡同口吹进来,带着秋天的凉意,卷起廊下的几片落叶,落在樟木箱子上。

金晓晓把羊皮卷小心地裹回靛蓝色土布,又将爷爷的日记合起来,指尖还能感受到那些刻痕的凹凸,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发了芽。

她抬头望向胡同口,阳光正斜斜地照在远处的树梢上,忽然觉得,爷爷当年走的那条路,好像正顺着这阳光,在她脚下慢慢展开 —— 要解开爷爷的谜,要弄清这些刻痕的意思,她必须去一趟西北,去那个爷爷再也没回来的地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