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化三年,剑门关外的青石板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十岁的刘权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紧紧攥着缰绳,稚嫩的脸庞上满是不安。
他回头望去,只见远处烽烟滚滚,喊杀声隐约传来。
“少爷,快些!
梁军就要追来了!”
老仆陈伯在一旁焦急地催促着。
陈伯的白发在风中凌乱,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和此刻的惊恐。
刘权咬了咬牙,狠命地一夹马腹,枣红马长嘶一声,加快了脚步。
他是蜀汉皇室旁支后裔,原本在成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谁能想到,这世道变得如此之快。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崛起,战火迅速蔓延到了蜀汉的边境。
这日清晨,刘权正在书房跟着先生诵读《春秋》,忽听得外面一阵大乱。
家仆们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梁军己攻破了梓州,正向成都杀来。
父亲面色凝重,立即召集家人,安排逃亡事宜。
“权儿,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活下去。”
父亲紧紧握着刘权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期望,“我们蜀汉虽弱,但血脉不能断,光复的希望就在你们这一代。”
刘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己种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可还没等他们做好充足准备,梁军的先锋部队就己杀到了成都城外。
父亲带领家丁拼死抵抗,让刘权在陈伯的护送下先行逃离。
一路上,刘权看到了太多的惨状。
村庄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哀嚎声不绝于耳。
原本繁华的蜀地,如今己变得满目疮痍。
他心中的恨意越来越浓,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梁军血债血偿,恢复蜀汉往日的荣光。
夜幕降临,刘权和陈伯来到了一座偏僻的小山村。
山村西周环山,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倒也隐蔽。
他们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汉。
“老人家,我们是逃难的,能否借住一晚?”
陈伯客气地说道。
老汉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刘权衣着不凡,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但还是点了点头:“进来吧,这世道,能帮一把是一把。”
刘权和陈伯走进屋内,屋内陈设简陋,一张破旧的木桌,几条长凳,角落里堆着一些稻草。
老汉给他们端来两碗稀粥,“家里也没什么吃的了,将就着吧。”
刘权饿了一天,端起碗就大口喝了起来。
陈伯则和老汉攀谈起来,得知这老汉姓王,老伴早逝,儿子去当兵后就没了音讯,如今只剩他一人在这山村生活。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好,怕是梁军的巡逻兵!”
王老汉脸色大变,急忙带着刘权和陈伯躲进了地窖。
地窖里漆黑一片,刘权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上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梁军士兵粗暴地翻找着东西,还不时传来王老汉的求饶声。
“老家伙,有没有见到两个逃跑的人?”
一个士兵恶狠狠地问道。
“军爷,小的没见到啊,这小山村哪有什么外人来。”
王老汉颤抖着声音说道。
“哼,最好别骗我们,不然有你好看的!”
接着是一阵摔打东西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梁军才离开。
刘权和陈伯从地窖里出来,看到屋内一片狼藉,王老汉坐在地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老人家,连累您了。”
陈伯愧疚地说道。
王老汉摆了摆手,“没什么,这梁军在这一带烧杀抢掠,早就不得人心了。”
他看向刘权,“小家伙,你要是想报仇,就好好活下去,以后说不定能为这乱世出份力。”
刘权坚定地点点头,这一刻,他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这乱世之中,他要活下去,要变强,要重建蜀汉,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