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其它小说 >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怎么办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怎么办

都市欲望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怎么办讲述主角苏晓林砚的爱恨纠作者“都市欲望”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第一味里的桃花凌晨五点林砚是被一股霉味呛醒不是窗外北京早春的风是地下室特有的、渗进墙皮里的潮闷——天花板角落结着浅灰的霉像块没洗干净的印子;昨晚晾在铁丝上的衬衫还滴着水珠砸在塑料盆“嗒嗒”声跟远处三环的车鸣混在一闷得人喉咙发他摸过枕边的手屏幕亮起来的瞬三条未读消息扎眼得很:“林今早十点前必须把农民工社保调研表发领导等着要昨天的访谈记录还差两...

主角:苏晓,林砚   更新:2025-09-26 16:50:2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霉味里的桃花凌晨五点半,林砚是被一股霉味呛醒的。

不是窗外北京早春的风味,是地下室特有的、渗进墙皮里的潮闷——天花板角落结着浅灰的霉斑,像块没洗干净的印子;昨晚晾在铁丝上的衬衫还滴着水,水珠砸在塑料盆里,“嗒嗒”声跟远处三环的车鸣混在一起,闷得人喉咙发紧。

他摸过枕边的手机,屏幕亮起来的瞬间,三条未读消息扎眼得很:“林博,今早十点前必须把农民工社保调研表发我,领导等着要昨天的访谈记录还差两户,你加个班补完下周去河北农村调研,车票我帮你订了周六早七点的”。

是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同事发来的。

林砚盯着屏幕,指尖在“回复”键上悬了半天——他来北京快十年了,从北大本科读到社科博士,再到如今的实习研究员,每天埋在调研表和访谈记录里,连地下室窗外那片窄窄的天,都没好好看过几眼。

可此刻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全是去年春节跟苏晓回毕节的画面:晨雾里的桃树、山涧的溪水,还有老丈人端上桌的那碗红焖山鸡,油亮的汤汁裹着紧实的肉,咬一口满是鲜香,连骨头缝里都浸着味。

这时,隔壁铺的苏晓揉着眼睛坐起来,头发有点乱,眼角还带着没睡醒的红:“怎么醒这么早?

你社科院的闹钟不是六点半吗?”

她的声音里还裹着点刚醒的沙哑,手指无意识地揪了揪身上洗得发白的睡衣——这件睡衣,还是她读清华生物硕士时买的,穿了五年,领口都有点松了。

苏晓来北京的时间比林砚还长,本科西年、硕士三年、博士西年,十二年光阴全耗在了实验室和论文里,首到去年进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做实习研究员,才算有了份“稳定工作”。

可稳定的代价,是挤在十平米的地下室,每天对着培养皿里的幼苗,连见阳光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她昨晚还跟林砚吐槽,说在北京吃的外卖鸡肉,总带着股腥味,跟老家的山鸡根本没法比。

林砚转头看她,声音里藏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想你老家的桃花,还有你爸做的红焖山鸡了。

你去年说,毕节的桃花节是4月吧?

漫山遍野的粉,风一吹全是甜的;还有你家那会飞的山鸡,肉嚼着多瓷实,比北京外卖里的鸡胸肉香十倍。”

苏晓愣了愣,随即笑出声,眼睛里瞬间亮得像落了星光:“是4月!

我妈前几天发视频,说后山的桃枝芽苞都鼓起来了,4月准能开得旺;我爸还说,去年冬天他又孵了一窝山鸡,现在都能飞半米高了,等咱回去给咱做红焖的!

怎么突然提这个?

你不是下周要去河北调研吗?”

“咱回去看看吧。”

林砚往前凑了凑,掌心都有点发热,“你跟中科院的李老师说,外婆高血压犯了,想请事假回去陪几天;我跟社科院的王主任说,顺便去毕节做‘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的预调研——刚好跟我手头的‘农村产业转型’课题沾边,领导肯定能批。”

苏晓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手里的手机“啪”地掉在铺位上。

她猛地爬过去,一把抓住林砚的胳膊,指尖都在颤:“真的?

咱真能回去?”

她想起老家那些烂在山上的水蜜桃,去年回去时,外婆蹲在桃树下叹气,说“果子甜得流汁,运出去三天就烂”;又想起爸爸养的山鸡,肉质紧实却卖不上价,只能自家吃或者送邻居——她读生物时做过“家禽品种改良”的小研究,要是能把家鸡和山鸡的优势结合,培育出“会飞的土鸡”,再配上林砚的销售渠道,说不定能让村民们多条活路。

“真的。”

林砚反握住她的手,声音格外坚定,“咱都在北京熬了这么多年了,本科、硕士、博士读下来,不是为了天天挤地下室、改报表的。

咱回毕节,你用你的生物知识改良桃种、搞山鸡杂交,我用我的调研经验跑销售、对接市场,说不定真能干出点事。”

苏晓没再说话,只是突然扑进林砚怀里,胳膊紧紧地圈住他的腰,脸埋在他的肩膀上,声音带着点哽咽的雀跃:“好,咱回去!

我这就跟李老师说!”

林砚抱着她,能感觉到她身体里的激动——这个在实验室里冷静得像台精密仪器的清华博士,此刻像个盼着过年的孩子。

他腾出一只手,点开社科院王主任的对话框,措辞改了三遍,才按下发送键:“王主任,我爱人外婆最近高血压犯了,情况有点不稳定,想请5天事假陪她回贵州毕节看看。

那边正好赶上桃花节,跟我手头‘农村产业转型’的课题高度相关,我想顺便做个预调研,回来后会把详细的调研报告补交给您,您看方便批假吗?”

消息发出去还没两分钟,苏晓就举着手机凑过来,声音里满是雀跃:“李老师回了!

她说‘外婆身体要紧,假批了!

你把果蔬保鲜的实验数据、还有之前做的家禽杂交笔记都带上,说不定去毕节能有新发现,有需要所里也能帮衬’!”

林砚低头看自己的手机,王主任的消息也跳了出来:“批了,安心回去陪老人。

调研时注意安全,有什么新想法随时跟所里同步,要是能找到乡村产业的新方向,也是好事。”

那一刻,地下室里的霉味好像被一阵风卷走了。

林砚一把将苏晓搂得更紧,两个人笑出声来,笑声撞在逼仄的墙壁上,又弹回来,裹着满满的期待。

苏晓在他怀里蹭了蹭,声音软软的:“我突然想起我家后山的桃林,4月开花的时候,从山顶往下看,全是粉的,像铺了层糖毯子;还有我爸做红焖山鸡,会先把鸡肉用料酒腌半个钟,再用柴火灶慢炖,出锅前撒把青蒜,香得能飘半条村。”

“我还想起去年吃的水蜜桃,”林砚贴着她的耳朵,声音里满是向往,“皮一撕就掉,咬一口汁能流到手腕上,比北京超市里卖的进口桃甜多了。”

“等咱回去,先去桃林里转一圈,看看今年的芽苞怎么样;再去鸡棚里瞅瞅那些山鸡,我想试试能不能采集点样本,研究下杂交的可能性……我去跟村里的支书聊聊,问问他们之前桃和山鸡的销路到底卡在哪,是运输还是包装,咱好对症下药……”两个人抱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毕节的好,好像己经站在了那片桃林里——鼻尖是桃花的甜香,耳边是山鸡的扑棱声,手里还攥着刚摘的水蜜桃,汁水滴在掌心,凉丝丝的。

林砚低头看了眼怀里的苏晓,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毕节山间的星星——这是他在北京十年里,第一次见她笑得这么放松、这么鲜活,没有实验室的疲惫,也没有地下室的压抑。

他想起自己刚读北大时,总跟同学说“要在京城闯出名堂”;想起苏晓读博时,熬夜做家禽杂交实验,说“要是能培育出肉质好、易饲养的品种,就能帮老家的人多赚点钱”。

可现在才明白,所谓的“名堂”,不是在地下室里改不完的报表,也不是实验室里永远做不完的实验,而是能把自己学的东西,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用苏晓的生物知识,让毕节的桃更耐放、山鸡更优质;用自己的社科经验,让这些好东西能走出大山,卖到北上广深的餐桌上。

苏晓突然坐起来,拉着林砚的手就往行李架那边走:“快收拾东西!

我要把实验记录本、保鲜剂样品、还有家禽杂交的笔记都带上!

你把调研问卷、还有之前做的农村销售渠道分析表也带上,咱到了毕节就去村里转!”

林砚跟着她走,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

他拿起自己的北大纪念衫,又看了看苏晓手里写满公式的清华笔记本,突然觉得,这十年在北京的苦,好像都是为了这一刻——为了能带着所学的知识,回到那片有桃花、有山鸡的乡村,为自己,也为那些守着好东西却没销路的村民,拼出一条既有烟火气、又有希望的路。

窗外的天,己经亮透了。

阳光透过那扇小窗,照在两个人忙碌的身影上,也照进了他们心里——那里,早就飘满了桃花的甜香、红焖山鸡的酱香,还有对未来的满满期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