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慕天云的《娪妧食光官方》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1虽然事了但一回到酒掌柜还是发了一通极大的他气的不是被冤入也没想着要找谁报而是恨自己已经失去了对火房的掌一直以他竟都被蒙在鼓火房有许慕杨这样的人他竟都不知这通火是以罚没铛头三个月月俸为结尾跟着转头便开除了许慕杨——他似乎不允许楼里存在不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哪怕这个人有着天大的功出了连升楼许慕杨反倒一身轻因为他知道——距离他心中的那个计...
主角:许慕杨,许鼎臣 更新:2025-07-08 05:48:4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虽然事了了,但一回到酒楼,掌柜还是发了一通极大的火。
他气的不是被冤入狱,也没想着要找谁报复,而是恨自己已经失去了对火房的掌控。一直以来,他竟都被蒙在鼓里,火房有许慕杨这样的人才,他竟都不知道。
这通火是以罚没铛头三个月月俸为结尾的,跟着转头便开除了许慕杨——他似乎不允许楼里存在不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人,哪怕这个人有着天大的功劳。
出了连升楼后,许慕杨反倒一身轻松。因为他知道——距离他心中的那个计划,又近了一步。
果不其然,在路口迎接他的,是那乞丐和冷小婵。
许慕杨,你是一直在躲着我吗?冷小婵泫然欲泣,嘴上却依然嗔怪。
……少东主……那乞丐却已泣不成声,勉强才喊出少东主三个字。
林伯伯。许慕杨微微躬身,忽然愣住了——他忽而瞧见这乞丐的一双手,竟都结满了黑色的厚痂,显是被火所烧伤留下的。
林伯伯,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这回轮到许慕杨有些伤感了。
唉,一切,还不都因为当年那场大火。
三人找了间分茶铺子,点了几样小菜,互相叙起了旧。
原来许慕杨并不是什么普通的火房杂役,十多年前,那时的年号还不是庆历,而是景佑,他家还在经营着酒楼。他父亲许鼎臣,时人赠号南方食神,便是酒楼的活招牌,来汴京若不去尝尝许鼎臣烧的菜,那便是过宝山空手而归。
后来,许鼎臣的和光楼与当时还叫做白矾楼的樊楼产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为了抢夺汴京美食正宗的称号,不仅商战不止,还常在巷子里刀兵相见。那时辽夏边祸不断,汴京城里的异族也是暗流潜动,每天都有大量械斗发生,军巡铺也管不过来。
最大的灾祸,就发生在宋夏第一次议和那天。
街上百姓为了抗议大宋向一个小小的属国低头,纷纷走上街头。混乱之中,不知谁燃着了和光楼,将楼中客人、火夫、账房、焌槽、闲汉等三十余人活活烧死,这其中便包括许慕杨的父亲许鼎臣。
事发之后,母亲许杨氏拼死将他和弟弟救了出来,可因为身上烧伤太重,痛不欲生,在三天后也选择了自缢,随夫而去。
朝堂震怒,开封府立马展开全城追查,可游行人数太多,事发之地又是汴京最繁华之处,查了一圈下来,也毫无头绪,最终成了无头死案。而随着边境战乱四起,朝中吕夷简罢相,对这些升斗小民的刑案便都没人关心,久而久之,随着和光楼旧址的推倒重建,一切都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随风而逝。
眼前这林伯伯,是和光楼的二铛头,大家都唤他林三水,因为专做饮子、汤品,外加调酒,因而与水有缘,得了这个名儿,至于本名为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慕杨,这些年,你都在这酒楼中做杂役吗?林三水心疼地问道。
不,开始那几年,我带着念安回了江南,讨过饭、当过下人,还在街头做了一阵索唤。后来念安书念得好,被苏州府学推荐到京城国子监,为了供他,我也跟着来到汴京,进连升楼,是楼里的砧头师父可怜我,才收留下的。
林三水越听越不是滋味: 那下一步,你打算如何?
念安还在读书,我还不能懈怠。因此我决定,从明天开始,去州桥夜市摆摊
冷小婵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落了下来,大声道: 不行
许慕杨怔住: 有什么不行的?
你来我家吧,哪怕给我做个伴读也好……
你可饶了我吧冷大小姐,我自己都没读明白,怎么伴你读呢?
冷小婵就知道他会拒绝,一时又起了怒意: 那你怎么报答我
原来,许慕杨之所以能够囫囵着走出开封府司录司的大牢,正是因为冷小婵之父冷然,在包大人面前暗暗递了话,否则今日便已成了冤死鬼了——前日晚上被抓走时,幸好他急中生智,将怀中一直珍藏的玉佩给林三水看了,林三水自小看着他长大,一眼便认出那是他青梅竹马冷家大小姐的玉佩,一时恍然大悟,便急急去拜访了一遭。
报答么……要不以后你来我摊上吃喝,我都不收你一文钱,如何?
呸谁稀罕将你的摊子连带着你卖了又值几个钱
许慕杨只是笑,转头面向林三水,忽然道: 林伯伯,你愿意和我一起出摊吗?
2
少东主,我这双手……
手不打紧,你便在我身边,做个智囊也好。咱们和光楼的那些名菜,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忘记了。
林三水出神地想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说做便做,许慕杨一刻也不耽误,出了分茶铺便直接去了骡马市。
要去摆夜摊,锅碗瓢盆还是次要的,首先要有浮铺车,而许慕杨只有一个人,林三水手也不便利,故而推车买菜便要有牲口运送。
他比了几家,终于选了一匹小一点的骡子出来。
少东主不看匹驴子吗?
许慕杨摇摇头: 林伯伯说笑,咱们哪有那些本钱。
这话听得林三水又是一阵心酸。
终宋一朝,城里骑驴的远多于骑马的,只因马吃得精细,驴却能被寻常人家负担得起。许慕杨本也看了驴,但驴不如骡子高大能驮,两相对比,为生计着想,骡子更为划算。
他和驵侩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以月付五百文的廉价将那骡子租了下来,赁钱押金当场一并交付。
少东主,为何不买下来?
许慕杨笑了笑: 一个月时间,说不定咱们便做大做强了,到时候兴许还要来换匹好马呢现在买下来,就太吃亏了。
林三水只当他少年心性,笑着摇摇头,也便罢了。
骡马市里还有全套的车具,江州车、浪子车、独辕车,就连富家望族用的辇都能买到。许慕杨出摊,不走山路,也多是停靠状,于是便选了个浪子车买下了。
那骡子正是壮年,看着便有膀子力气。拴在车前赶着,一下浑身都轻省了。赶了一会儿,发现这骡子倒很聪明,便放心唤林三水一起坐上车边,一路小风吹着,暑气也不觉得盛了。
明日便是端午,林伯伯,咱们明天夜里,就去州桥夜市开张
3
州桥夜市本就是全城最喧闹繁盛之地,再加上端午,当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天还没黑,街边卖艾花的、卖蒲叶的、卖百索的、卖粽子的、卖银样鼓花的、耍百戏的、摆阵投壶的、河边抛竿的,便都出没了。
许慕杨赶着车,选了一处丁字口,卸下骡子拴在路边树上,开始准备。
选在这里,就是看准了这里搭了个简易的木台,台上正在大搞露台争跤。所谓露台争跤,说的就是关扑大赛。汴京人最好看人摔跤,所以商家也最爱资助,每逢节庆,全城各处都能看到。这些比赛往往决出胜者后,年末在护国寺还要大比一场,赛出个关扑王来。
人群一多,小食铺子也就多了。
当然也以端午的粽子为主,也有卖五黄的(黄鱼、黄瓜、黄鳝、黄酒、咸蛋黄)、卖五色水团的、卖五色馒头的①,总之大多和五有关。一些酒楼还将自家新招牌专门推出来卖。
不一会儿,不知谁喊了一声开始了,便见人群全往河边涌去,那是汴河上一年一度的龙舟赛鸣了锣。
一时间河里龙舟竞渡,陆上露台争跤,这小小的丁字口人便更多了。
咦,这是什么,看着便好吃?有个携眷出游的中年汉子,第一个站在了许慕杨的摊子前。
这叫香糖果子。许慕杨笑答。
这些全是香糖果子吗?
不错,全都是的。
开张第一天,许慕杨没有做别的吃食,而是花了足足一夜,都在做这果子。
他所做的香糖果子,别家是绝买不到的。香,是香药,包括菖蒲根、紫苏叶;糖,是蜜饯与糖渍;果子用的是时下最鲜的杏、桃、木瓜、酥梨、酸梅,辅料是蜂蜜、糖霜、生姜。
这道果子是过去和光楼的看家本事,每年端午,都会限量卖。那时一些大户人家,还会指名要用哪种水果来做,南方人爱用荔枝、龙眼,北方人也有用苹果、酥梨的。
如何制作,却要靠林三水回忆了。
首先一步,菖蒲根削皮,紫苏叶搓盐,水果切块,生姜剁碎。而后,便要腌制提味,可用糖渍,也可用蜂蜜,以花蜜最好,这样还会沁入花香。若在过去,和光楼在端午前七天便要装坛腌制,如今时间紧急,便用上三沸三晾之法,让食材、香料、糖蜜尽快融合。腌好之后,便要裹衣,将糯米粉或豆沙搓成团,裹糖浆后滚上炒熟的芝麻,即可盛出。
许慕杨还特别定做了一批竹篾编织的小匣,匣盒呈长条形,里面分出五格,正好装下五个香糖果子。
他将木瓜味的分一盒,青杏的一盒,酸梅的一盒,桃子的一盒,酥梨的一盒,五种混装的又是一盒,各卖三十文。
那汉子买了一盒混装的,先给了身边一位老妇,老妇拉着的小童闻见香味了,也吵着要吃,三人便在河边找了处草地,坐下来分吃了起来。
嗯,这团子口味妙绝了叫什么来着?
老妇方才站在一边,听得清清楚楚: 没记错的话,是香糖果子
对对对
小童一人吃了三个,对酸梅味的最惦记,小声说了句我还要吃,见父亲眼睛盯着远处汴河的游船,一时急了,大喊起来: 我还要吃我要吃香糖果子我要吃香糖果子
汉子无奈,只好道: 好好好,活祖宗,你在这里乖乖坐好,爹再去给你买。
小童笑逐颜开,还不忘追一句: 要酸梅味的
这一喊闹,倒算是给许慕杨打了广告,周围陆续开始有人围过来买了。
这香糖果子是用什么做的?
都有什么水果?
随意来一盒尝尝。
其中一个上年纪的老翁,笑着道: 很多年前,和光楼一到端午,便会卖香糖果子。那时真好啊,老朽一家人都最爱吃这东西。转眼快要十年过去,只剩下老朽一人……说到后来,竟有些哽咽,随即立刻恢复了语调,也不知小掌柜能不能复刻出他们的味道。
许慕杨听他这样说,心里也是一阵难过,眼神短暂地黯淡下去,但很快调整了过来。
老人家,我师从的就是和光楼的许大师傅。您不妨买一个尝尝,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好,那就来一盒木瓜味的。
许慕杨从坛里取出一盒橙黄色的香糖果子,递给老翁。老翁摇摇头,道: 我拿回去吃。
哦哦,好。许慕杨赶忙用油纸将糖盒裹好,捆上细绳,送到老翁手里。老翁点点头,缓缓掏出一些零碎铜板,凑了三十枚,便颤巍巍走远了。
望着他的背影,就连林三水也不禁感慨: 想不到还能遇见咱们和光楼的老主顾,唉……
这时,一旁那个小童忽然大哭了起来:
要嘛要嘛还要吃一盒嘛
已经吃了两盒了,听话,要吃咱们明日再来买。
不不不,就要现在吃嘛就要现在吃嘛
小童在地上撒泼打滚,那嘹亮的哭闹,等于二次为许慕杨打出了广告,引得路上赶去看争跤的游人都驻足下来,想要买一盒尝尝。
不一会儿,小小的浮铺前便排起了长队。
一直到夜里子时过了三刻,龙舟早已赛出了结果,争跤也散了场,许慕杨摊前排队的人群还不见少。
林三水最是激动,为了今晚开张顺利,他仔细沐浴了一遍,换了身新衣,重新用头巾扎起了发髻。他本心想,跟着少东主,即便门可罗雀,也要尽力支持,这毕竟是许掌柜唯一的血脉。待人群多了起来后,他力气也更足了,跑前跑后,会账打扫,全是他一人,但浑然不觉得累。他喜的是和光楼有了传承,这少东家竟用如此方式,让他们过去名动京城的美味复活了,当然越来越有干劲。
各位乡亲见谅今日的香糖果子全部售空请大家明日再来吧
众人一听,有的失望散去,有的便骂出了口。
也有好奇的,问了句: 明日还卖这香糖果子吗?
许慕杨微微一笑: 官人明日早些来,便知道了。
这话一出,林三水便起了疑惑——难道明日又要卖别的了?为何不趁着这好势头,乘胜追击,连卖几天,先积攒些本钱呢?
可想也无益。他恍然觉得,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少东家,身上是越来越有老主人许鼎臣的风范了。
4
第二天一早,许慕杨一早便交给林三水一项任务: 将这小浮铺的幌子换掉。
昨日开业,只扯了块烂布,写了许记二字,可如今收到不少果子钱,便可以把招牌打得响亮明艳些了。
林三水叫他放心,定去打做一个风光的回来。
许慕杨赶忙又叫住他,叮嘱道: 上面不要写其他字样,只写四个大字便可。
哪四个?
和光食肆。
林三水听见这四个字,险些当场便掉下泪来,只是觉得不能在孩子面前如此脆弱,才强忍了回去。
下午再见他时,身上已然扛着个黄底红边的新幌子,喜逐颜开地插在了地上。看这幌子材质,竟有些丝绸的质感。
许慕杨惊讶道: 林伯伯,我让你做幌子,不是让你做嫁衣,这绫罗绸缎的,怎么禁得起风吹日晒啊
坏了再换,我这些年别的本事没有,讨饭还是挣到几个铜子的。
许慕杨哭笑不得: 这是什么缎面?
缎面是上好的越罗,这竹竿骨架是码头特产的方竹,字迹是请上清宫的道长用乌贼墨题的,不容易掉色……
许慕杨听得一阵头晕眼花, 他家过去虽然富裕,但也不舍得用这越州的提花罗绸作衣服,如今竟被用来作幌子。
这讨饭,真这么挣钱吗?现在改行可还来得及?
少东主您上眼, 这竹节处有什么?
许慕杨走近看去,竹节竟还刻了金蟾衔币纹理, 再看那幌子边缘,竟是苏绣工艺绣出来的财神爷。
真是个老财迷
还有一样,太阳落山后少东主自然知晓。
许慕杨海兀自奇怪,左看右看再看不出什么机锋了,这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很快入夜了,便见有人指着飘扬的幌子旗兴奋道: 你看他家, 幌子上的字在发光诶
原来如此,林三水是用了萤石粉, 让幌子上的字发出了夜光。
和光食肆?这名字起得好,『挫其锐, 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
我怎么记得十年前似乎有一家酒楼也叫这名字……
老板,今天还卖果子吗?
来围观的人多了, 生意便骤然开了张。
今天不是果子了,今天卖的是馎饦。许慕杨笑答。
馎饦?
不仅客人称奇, 林三水也有些发蒙。馎饦这东西,在汴京人人在家都能做,而且是最能骗过肚子的面食,不必多用什么工夫,水开了一调味便能吃。小食摊才开了一天,客群还不稳固, 便这样糊弄?
我这馎饦,有热有凉, 有红有绿。他自信道。
怎么讲?
红的叫红丝馎饦,绿的叫翠缕冷淘。
那便各来一份这主顾显是昨日来吃过的,迫不及待想要尝尝许慕杨的手艺。
好马上出锅
正准备下面时, 忽然一个极悦耳温柔的女孩声音飘到他耳畔:
我也各要一份。
他抬头看去,瞬时间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住了。
这是许慕杨见到沈素雪的第一眼。
①宋代称有馅的面食为馒头,而无馅的则称为炊饼或蒸饼。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