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第三个英文》“萧子傲”的作品之程明宇夏铮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身为法医的我刚完成解剖工社交平台上却收到两条语音私发件人竟是我刚解剖的那个夏法医你我是程明此时不过天蒙蒙头顶的荧光灯投下惨白的我握着手在听一个刚刚被我解剖了的死人发来的语音信息……饶是我因为职业原因胆子不也觉得后背发而且我还能确定就是程明宇本人——他的声我记我的手指颤抖了一会才点开了第二条语照片上的是我留下的提夏法医请你认真协助警方调...
主角:程明宇,夏铮 更新:2025-07-28 20:50:0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发件人竟是我刚解剖的那个
夏法医你好,我是程明宇。
此时不过天蒙蒙亮,头顶的荧光灯投下惨白的光。
我握着手机,在听一个刚刚被我解剖了的死人发来的语音信息……
饶是我因为职业原因胆子不小,也觉得后背发凉。
而且我还能确定就是程明宇本人——他的声音,我记得。
我的手指颤抖了一会儿,才点开了第二条语音。
照片上的字,是我留下的提示,夏法医请你认真协助警方调查,谢谢。
1
凌晨,刺耳的电话铃声像一把冰冷的刀,划破了夜的寂静。
夏铮法医,请马上来翠湖别墅区 8 号。
作为从业 12 年的法医,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召唤我已经习惯了。
但听到这个地址时,心底还是涌起了别样的情绪。
翠湖别墅地处城市边缘的静谧区域,驱车前往的路上,我牙关紧咬,打开了车窗。
因为冷风可以吹走我眼角滚落的泪。
车尾灯后面,一盏盏路灯投下孤独而狭长的影子。
我踏入别墅时,几名警员正在低声交谈,他们的声音在别墅内宽敞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压抑。
死者身份非同寻常,他是燕津大学知名的化学系教授程明宇。
没有人知道,他不是与我无关的陌生人,而是我曾经爱慕的师长。
打电话通知我来的刑警队长李浩引着我进入书房。
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书架,摆满了关于化学的期刊和各种书籍,空气中有淡淡的旧纸张混合着墨水的气味。
有微风吹进书房,是墙上双开的窗户,右边的窗扇半开着。
书架前,一盏雅致的台灯将一束清寂的黄光投射在书桌上,使得灯光下的死者显得特别醒目。
程教授侧脸趴伏在书桌上,还穿着家居服,不像死了,倒像是睡着了。
看到他脸的那一瞬,我停顿了两秒,深吸了口气才上前继续观察。
书桌上有一杯喝了一半的茶,茶杯边缘有一圈轻微的茶渍。
据我所知,程教授是个左撇子,茶杯却在他的右侧。
这很可疑,也很矛盾。
但此时还不能过早下结论,我不动声色地继续查看。
从尸斑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在 2~4 小时前。
另外,他面色潮红,嘴唇呈樱桃红色——这是典型的氰化物中毒症状。
但当我靠近检查时,却没有闻到那股特有的苦杏仁味。
奇怪。我皱起眉头。
你发现了什么?李浩问。
他脸上写满了熬夜的疲惫,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期待。
氰化物中毒症状明显,但没有苦杏仁味,这很不正常。我点头。
有种突兀的感觉,像尖锐的针扎一般,顺着我的脊椎蔓延开来。
氰化物的苦杏仁味是分子结构决定的,除非有其他化合物掩盖了气味,或者使用了特殊的化合物。
这种气味几乎是它的标志性特征,而且气味本身就是一种警示,除非……
除非什么?李浩追问。
除非有人不想让死者知道茶水有毒,如果是自杀,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但如果是他杀……
我的目光扫过书房,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挣扎痕迹,说明程教授生前没有经历过反抗。
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可以初步断定,是投毒致死。
我也觉得他杀的可能性更大。李浩对我的看法很认同。
我取了对苯二胺试纸,滴上了茶液静置。
在进一步检查尸体时,我从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折叠的旧照片。
那是一张程教授与一名学生的合影,背景是在实验室。
照片边缘泛黄卷边,但在照片背面写着三个黑色钢笔字: 第三个。
很醒目,也很突兀。
李浩也看到了,顿时皱眉。
第三个?什么意思?
我盯着那三个字,同样疑惑。
第三个人?
第三种可能?
还是别的含义?
作为法医,我见过太多的死亡,无非是突如其来的意外,或是赤裸裸的恶意。
但程教授的死,却让我感到不安与违和。
这时,距离试纸测试已经 3 分钟了,但是还没有任何反应。
2
有点麻烦,可能是茶叶中的鞣酸阻止了试纸反应,需要拿回去特殊处理,再静置后进行测试。
茶包——包括其他没有泡过的,都要拿回去进一步化验。
隔壁卧室里不时传来压抑的哭声,只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每隔一会儿就会突然拔高,像被上了发条。
这让我有些心烦。
我从书房门看出去刚好能看到——那是案发现场的第一个发现者,是程教授的妻子张慧。
她蜷缩在沙发上,双手绕过膝盖抱着两臂,指节都有些发白,似乎惊吓过度。
老程死了……他死了……死了……
旁边的两个警员对视一眼,有些无奈地摇头。
我微微皱眉,暗自观察张慧。
她不到五十岁,保养得还不错,但脸色很憔悴,眼睛也不聚焦。
但我总觉得她的悲痛和惊吓带着几分刻意,眼中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干涩。
有时候,九分真一分假的谎言是最难辨认的。
但怀疑本身不是证据,需要进一步查证。
我在茶杯上提取到了程教授和张慧的指纹。
仅从程教授的指纹就能判断出,他是化学专业出身。
李浩惊讶: 这也看得出来?
我放大照片指给他看: 这里,指纹边缘有轻微的凹坑和轻微变色,长期接触化学试剂的人才会有这种特征。
李浩佩服不已。
你果然是专业的。
但茶杯上有张慧的指纹——既正常,也不正常。
其实我和李浩都已经心照不宣地锁定了张慧,但还是那句话,法律要讲证据。
因此程教授的尸体要进行尸检。
在张慧稍微冷静了一些后,倒是颇为配合地签署了《解剖尸体通知书》。
紧接着,尸体在李浩和另外两名刑警的见证下被装箱。
我并没有在现场多做停留,这个夜里我会很忙。
回到办公室后,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各种检查。
三个小时后,蓝色斑点在试纸上晕开,像滴入清水中的墨团突然有了生命。
这证明茶液中的确含有氰化物。
经过化验发现,茶包本身是无毒的。
也就是说,凶手是在茶水中投毒。
但是我暂时查不出导致氰化物没有苦杏仁味的原因,还需要等待化验结果。
尸检是同步进行的,只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亲手解剖一个被藏在自己心底里的男人。
我心如刀绞,却出奇地没有再落泪。
我比以往任何一次解剖都更希望知道真相。
前期检验已经完成,还有些暂时不能确定的发现,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至少需要 3 天。
我刚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腰,李浩打来视频电话。
老姐,有进展了,张慧这些年都受到程教授的精神家暴。
李浩和我合作了有近五年,私下里的称呼很随意。
听到他的话,我顿时坐直了身体。
这么说张慧有作案动机?
李浩点点头,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胜利。
我揉了揉眉心。
茶液、茶包检查和初步的尸检结果,都证明程教授死于氰化物中毒,现在你们需要追查的是毒源……
已经查到了。
3
我惊讶地挑眉。
效率这么高?
确切地来说,是张慧精神稳定之后,坦白了。
以下是李浩向我分享的,来自张慧的证词——
警察同志,我叫张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您。
我坦白……我有罪,程明宇是我杀的。
作案手法?
哦,就是他喝的那杯茶。
因为下周就会有学术调查组要来,他最近失眠加重了,所以昨天我给他泡了一杯助眠茶,我在茶里放了氰化钠。
我知道那是剧毒,是我从他的实验室里偷偷拿的。
上周五的时候,他在实验室加班,我借口去给他送餐,趁他不注意的时候从玻璃瓶里拿的。
我特地带了两个密封的小袋子,而且只取了一颗芝麻大小的那么一点点,他应该发现不了。
为什么他实验室里正好有这个?
哦,我前阵子在家里看到他的研究报告,他正在研究如何中和氰化钠的苦杏仁味,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苦杏仁味太明显了,他又不傻,怎么会闻不到,所以我把他研究出来的那种还没有命名的化合物也拿了一点。
这样兑在一起,他就不会发现了,呵呵。
昨天晚上快 11 点的时候,我泡了助眠茶给他,一直等到凌晨,我才敢进他的书房。
他果然死了……终于死了,哈哈哈哈
鉴于张慧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李浩他们暂停了审讯,相隔了一个小时后才再次询问——
警察同志,要说到作案动机,我是很早就有动机了。
我和程明宇是父母撮合结婚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加上我生不了孩子,我们的感情一直不算太好。
他有很多年都没有碰过我了。
但是他跟他们系的那个叫刘建国的同事,关系却一直非常好,甚至是有些亲密。
我不止一次看到过,他勾着刘建国的脖子说话。
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他是那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跟一个男性那么亲密?
所以我曾经怀疑过他是同性恋。
但我偷偷跟踪过他和刘建国好几次,也没有发现他们有……那种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本来日子也能过,但是三年前,他实验室出事之后,他对我们就变得更不好了……
他从来不会打我,但他总是贬低我,说我一无是处,配不上他。
他有时候一连几天都不和我说话,我和他说话,他就当我是空气。
我本来也是个喜欢文学的人,有一次我把写好的诗稿放在他桌上,他看都没看一眼,只顾着写报告,头也不抬地说:
你知道吗?你的文字就像一个没有对照组的实验,没有可比性,也没有结论。你活在一个主观的世界里,就像一个封闭系统,迟早会熵死。
他的话我听不太懂,我沉默了好久才敢问: 那你觉得我写得不好?
他却只是冷笑了一声: 不是不好,是根本不成立。
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因为这些反反复复的事,我得了抑郁症,一直都在吃药。
我不止一次想过要离婚,但他有时候又会突然对我好一点,让我觉得我和他还有希望。
但是没过几天,又会周而复始,让我觉得自己在一个无底的深渊里挣扎,却怎么也爬不出来……
他最近又一次冷落我,我再也忍受不了了。
所以,我想,那就一了百了吧,死了算了。
但是听说那边很冷很寂寞,我想,还是让他继续陪着我吧,哪怕他说话难听,但我已经习惯他陪着了。
……
说完这些后,张慧就陷入了短暂的休克,精神状态非常差,警方已经紧急联系了精神科医生为她诊治。
听起来,张慧作案的动机和手法都一清二楚了。
而且警方也已经确认,张慧在程明宇的实验室有出入记录,时间上吻合。
并在实验室找到了氰化钠和那种能中和苦杏仁味的化合物——一种挥发性极强的白色粉末状晶体。
很快就会有警员把这种化合物送来给我检查。
再加上张慧完美的供词,看起来,真相已经摆在眼前了。
但我却完全没有即将结案的喜悦。
因为只有我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4
张慧的证词信息量很大,我仔细思索了片刻,捕捉到几个疑点。
三年前程教授主持的实验室意外发生大火,一个研究生丧生火海。
这件事之后,承担主要责任的程教授声望一落千丈,逐渐有了许多的负面传闻,甚至被打上了学术不端的标签。
这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但当时我和李浩都因为参加同一期的培训去了外地,没有亲历。
等我们回来,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了。
但三这个数字,让我联想到了照片后面的字。
程教授在三年前的事故之后,就和张慧的关系彻底恶化,这中间大概率是有联系的。
难道第三个就是指三年前这件事?
还有刘建国这个人,我是知道的,他也是化学系的副教授,比程教授年轻一些,只是没有程教授那么有名望。
但要说两人的性取向有些异常,这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还有下周有学术调查组要来,就引起了程教授失眠加重,这是为什么?
调查组要来查什么?
而且程教授口袋里那张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巧合吗?
我直觉这些疑点中可能隐藏着什么,有必要细查。
李浩虽然一脸莫名其妙,但还是答应了我。
等视频电话挂断后,我的脸色沉了下来。
叮咚叮咚
但就在这时,我的社交平台上收到两条语音私信。
发件人是一个叫沉思的 ID。
点开后是一个冷静的男声:
夏法医你好,我是程明宇。
此时不过天蒙蒙亮,头顶的荧光灯投下惨白的光芒。
我握着手机,在听一个刚刚被我解剖了的死人发来的语音信息……
饶是我因为职业原因胆子练得不小,也觉得后背发凉。
而且我还能确定就是程明宇本人——他的声音,我记得。
我的手指颤抖了一会儿,才点开了第二条语音。
照片上的字,是我留下的提示,夏法医请你认真协助警方调查,谢谢。
认真两个字用了重音,略显怪异。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