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都市小说《音乐会馆杀妻》是大神“四四得正”的代表小雯吴队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2021 一个女人在公交车上离奇死我们后来把这起案件定性为刑事案因为她曾在车上捡到一个陌生的信里面装着一个老式随身当公交车驶到终司机发现她戴着耳再也没有醒等我们赶到她的耳机里还循环播放一首儿这起案件背后的真远比我想的要可12021 年 8 月 14 日晚上 8 时许我和吴队迅速赶到现女人被平放在地120 正在施现场只有一个被扔在一旁的...
主角:小雯,吴队 更新:2025-07-28 22:24:3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们后来把这起案件定性为刑事案件,
因为她曾在车上捡到一个陌生的信封,
里面装着一个老式随身听。
当公交车驶到终点,司机发现她戴着耳机,再也没有醒来。
等我们赶到时,她的耳机里还循环播放着,一首儿歌。
这起案件背后的真相,远比我想的要可怕。
1
2021 年 8 月 14 日晚上 8 时许
我和吴队迅速赶到现场。
女人被平放在地上,120 正在施救。
现场只有一个被扔在一旁的随身听。
我把它捡起来,司机马上说:
当时她就在听这个,我喊几声都没应,我还以为她是听睡着了。
我看了看,好像是零几年的国产机,还是磁带款。
这年头还有人用这种随身听,着实少见。
我注意到,随身听还在播放中。
一旁挂着的耳机,传出窸窸窣窣的微弱音量。
此时,施救的医生说:
来的时候她就没呼吸了,现在确认死亡。
什么死了?
我和一旁的吴队发出惊呼。
来之前,我们本以为这只是个中暑之类的意外。
毕竟这个夏天,晚上的气温都直逼四十度。
怎么死的?中暑还是发病?吴队蹲下去查看死者。
医生摇摇头: 不清楚,不像是中暑。
他拉完心电图,站起来交给我:
我的工作完成了,剩下的交给你们了。
我接过心电图,有些不知所措。
从去年年底考上辅警,这还是我参与的第一个现场有人死亡的案子。
还好吴队经验丰富,他马上保护起现场,打电话回局里要增援,
同时让我赶紧戴好手套,找死者的手机和钱包。
他说这种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确认死者身份。
我蹲下来,小心翼翼地在她长裙口袋里翻找。
这时,我才看清死者的面容。
她化着淡妆,看起来 25 到 30 岁之间。
她的神情很松弛,不像是经历了什么痛苦,就像是睡着了。
看着她的脸,一种诡异的感觉出现在大脑里。
我明明不认识她,却又好像在另一个场景里,见过活着时的她。
回忆闪过一帧,是一道道白色的斑马线,
我看到她朝着斑马线的另一端,拼命地嘶喊着。
另一端,站着一个穿着校服,背着粉色书包的小女孩。
回忆振动鼓膜,我听清了,她在喊那个小女孩的名字:
小雯
2
技术科的同事赶来的时候,我只找到了死者的手机。
为尊重死者及家属的权益,我们决定现场用技术手段解锁,
先确定死者身份,联系上家属。
解锁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屏保,
上面是一个小女孩的照片。
很快,我们联系上了死者的父亲。
在等他来的时间,我和吴队又勘察了一遍现场。
这次,我们在座位下面的缝隙捡到一个信封。
吴队说看信封上的褶皱,应该装过尺寸差不多的东西。
我马上想到那个随身听,拿来一比,果然刚好能装下。
我们喊来司机,他说对这个信封没印象,
每天上下车这么多人,也不一定就是她的。
但我们还是把信封和随身听一起装起来。
这时我注意到,那个随身听还在播放中。
按理说这种随身听,在播放完磁带的一面后就会停止。
磁带单面时长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我把它关掉了。
此时,死者的父亲来了,他跪倒在地上嚎嚎大哭。
等他情绪稳定后,吴队上前告知相关的死因调查程序,
鉴于死者存在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建议进行尸检。
对方听完,思考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们处置完现场,把尸体抬上车,带家属和证人一起回局里。
头顶的警笛一路呼啸,车里开着空调但闷热无比。
我看见坐在一旁的死者父亲,掩着脸低声啜泣。
黑暗中,只剩红蓝灯光交错。
我回想起他刚来的时候,扑到死者身上,喊出的那句话。
你去找她了,你去找她了对不对
当时,我和吴队正为这不明就里的话疑惑着,
一旁的同事叹着气跟我们说:
我想起来这个死者是谁了,
她叫宋佳欣,是个单亲妈妈。
不过……她的女儿,去年夏天的时候,出车祸死了,
那次我也去了,她在现场哭晕好几次,
没想到这才刚刚一年,她自己也没了。
去年夏天?那时我还没上班,也未曾听过什么车祸。
可是从看见她的第一眼起,
那种诡异的感觉,那些模糊的记忆片段,在我的大脑里循环往复。
烈日下,一道道白色的斑马线异常刺眼。
一个穿着校服,背着粉色书包的小女孩,一步步向我走来。
3
第二天下午,随身听和信封的鉴定结果出来了。
两样物品上都有宋佳欣的指纹,未发现其他人的指纹。
随身听里的磁带,是一盘用来翻录的录音带。
至于当时我发现随身听为何一直在播放,也有了答案。
因为宋佳欣切换了单曲循环模式,一直在循环一首儿歌——
《小燕子》。
同时,在寻找现场证人方面也有突破。
有当时的乘客回忆,在宋佳欣上车前,那个信封就已经在座位上了,只是没人动。
宋佳欣上车后,一下就坐了过去,然后打开了信封。
可我们仔细看过,信封上并没有任何记号。
鉴于公交车上没有监控,我们只能从沿途各站的监控入手。
虽然有些大海捞针,但还是有一定概率能找到把信封带上车的人。
同事苦笑着问: 找到这个人又能怎样?他又没害人。
吴队皱了皱眉: 找找看吧,万一有关联呢。
吴队这样做无疑是对的,倘若不查,
等尸检结果出来,如果她不是因为发病等原因自然死亡,我们就有可能错过关键线索。
除了案件本身,我们在了解死者经历的过程中,
发现她还是一名育儿博主。
虽然粉丝不多,但她的公众号在一年前基本保持着日更。
这样的更新频率,在去年 8 月的一天戛然而止。
那是她女儿出车祸的日子。
自那以后,公众号在两个月前更新了最后一篇文章,上面记录了她目睹整个车祸的过程。
车祸,单亲妈妈,现场的随身听,儿歌……
我忍不住建议吴队,把去年的车祸案卷宗调出来查看。
吴队给档案室打去了电话。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我决定看一看她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点开后,看到第一句话,那种诡异的感觉又出现了。
——
那本是一个普通的下午,
小雯从一小门口跑出来,绕过对面陈旧的木质站牌,笑盈盈地踏上斑马线朝我跑来。
粉色的书包肩带,在她的肩膀上蹦蹦跳跳。
一小校门,木质站牌,斑马线,书包肩带……这些文字,像是在放电影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或是记忆里。
只不过,那是另一个视角。
我的视角。
蒸腾的空气,疾驰而来的轿车,来不及躲避的小女孩,
还有我身边的,她。
我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
我接着往下读她的文章——
当看到小雯被撞的那一刻,
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 我不应该把她生下来。
我恍惚着冲向躺在地上的小雯,
跪倒在地上,把小雯抱起来,
四十度的柏油路面,在烈日下灼烧我的膝盖,
但我丝毫感觉不到,
我只能感觉到,小雯头颅上的鲜血,在顺着指缝往下淌。
当人群靠近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小雯的呼吸了。
我快要晕过去,只剩嘴巴,还在无力地嘶吼。
……
从来没有文字令我这样窒息,或许是那诡异的感觉在作祟。
就好像我亲眼见证过,亲身参与过。
再往下滑,我的目光注意到结尾处的几句话,瞳孔不由地放大: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是小雯最喜欢的旋律,在她的最后时刻,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不知是哪里的声音,却像是姗姗来迟的审判,
小雯短暂的一生,就像燕子一样四处迁徙,始终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家,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妈妈,我能去奢望这首歌,给我一个救赎的机会吗?
看到这里,整篇文章戛然而止。
这时,吴队拿来了车祸案的卷宗。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