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下,小村卧牛集。
时值暮春,午后阳光暖融融地洒在黄土夯实的村路上,也透过简陋的木窗,照亮了屋内伏案苦读的少年。
少年名曰钟馗,年方十六,却己生得虎背熊腰,比寻常成年汉子还要高壮几分。
只是这相貌,实在算不得周正。
一张国字脸,面色黝黑,浓眉似刷漆,环眼如铜铃,鼻梁高挺却略显鹰钩,阔口方颌,配上那部刚刚冒头的虬髯,颇有几分凶恶之相,村中顽童私下皆称其为“钟小鬼”。
然而,这副尊容之下,包裹着的却是一颗赤诚向学、坚韧不拔的心。
屋内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柜而己。
桌上堆着几本磨毛了边的圣贤书,一方劣砚,几支秃笔。
钟馗紧蹙着眉头,口中念念有词,正与《孟子》中的微言大义较劲。
他的声音洪钟般响亮,震得窗棂似乎都在微微颤动。
“馗儿,歇会儿吧,喝碗水。”
母亲钟氏端着一碗清水走进来,看着儿子刻苦的模样,眼中满是慈爱,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孩子心气高,一心想要读书出仕,光耀门楣,可这相貌……只怕将来科场艰难。
“多谢娘亲。”
钟馗接过碗,一饮而尽,抹了把嘴笑道,“儿不累,再读一会儿就去劈柴。”
正说着,窗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夹杂着几声嚣张的叫骂和女子的惊呼。
钟馗眉头一拧,那对环眼顿时射出锐利的光芒。
他放下书卷,长身而起:“娘,我出去看看。”
院门外,三个泼皮无赖正围着邻家卖豆腐的翠儿姑娘调笑,为首的乃是村中屠户的儿子,名叫赵西,仗着有几分力气,平日里游手好闲,欺男霸女。
“小翠儿,这豆腐嫩得很,像你的小脸似的,让哥哥摸一把……滚开!”
翠儿又羞又怒,端着豆腐板连连后退,眼看就要被逼到墙角。
周围有几个村民探头张望,却慑于赵西的凶蛮,不敢上前。
“赵西!
光天化日,你想作甚!”
钟馗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大步流星地跨出院门。
赵西被吓了一跳,回头见是钟馗,先是缩了下脖子,随即想到对方不过是个穷书生,又挺起胸膛,嗤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钟小鬼。
怎地?
想学人英雄救美?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那副尊容,别吓着了翠儿姑娘!”
身旁两个帮闲也跟着哄笑起来。
钟馗面沉似水,并不答话,目光一扫,见院墙边放着一個废弃多年的石磨盘,怕是有两百来斤重。
他几步走过去,腰身一沉,双臂环抱磨盘,口中吐气开声:“起!”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巨大的石磨盘竟被他硬生生抱离了地面,举过了胸口!
他双臂肌肉贲张,青筋毕露,脚步稳稳当当,转向赵西三人。
阳光下,那黝黑的面庞、虬髯环眼的模样,配上这霸王举鼎般的骇人声势,真如庙里的金刚罗汉下凡,凛然不可侵犯!
赵西脸上的嘲笑瞬间凝固,化作惊恐,腿肚子首打哆嗦。
他平日逞凶斗狠,何曾见过这等神力?
“你…你…你想怎样?”
赵西声音发颤,连连后退。
钟馗环眼一瞪,声若洪钟:“滚!
再敢欺辱乡邻,下次这磨盘就落在你头上!”
说罢,双臂一振,将石磨盘“轰”地一声扔回原地,砸得地面都微微一震。
赵西三人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敢停留,发一声喊,连滚带爬地跑了,狼狈不堪。
围观的村民这才松了口气,纷纷围上来。
“馗哥儿,好力气!”
“真是吓死人了,多亏了馗哥儿!”
翠儿姑娘惊魂甫定,脸颊绯红,对着钟馗盈盈一拜:“多谢钟家哥哥解围。”
钟馗连忙摆手,那副凶恶面相竟露出几分憨厚和局促:“乡里乡亲,应当的,翠儿姑娘快回去吧。”
众人又议论称赞了一番,方才散去。
钟母站在门口,看着儿子,无奈地摇摇头,眼中却也有几分自豪。
这孩子,心地是极好的。
经此一闹,钟馗也无心再读书,便拎起斧头到屋后劈柴。
他力气极大,碗口粗的木柴,一斧下去便应声而开,劈得又快又准,很快便堆起一座整齐的柴垛。
日头偏西,钟馗擦了把汗,准备将柴火抱回灶房。
忽听得旁边草丛里传来一阵细微的呜咽声,似是小兽哀鸣。
他循声拨开草丛,只见一只通体雪白的小兽蜷缩在那里,后腿似乎受了伤,血迹斑斑,一双湿漉漉的黑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充满了无助与恐惧。
这小兽形似狐狸,却又有些不同,耳尖更长,尾毛蓬松如云,额间还有一撮淡淡的金色绒毛,显得颇有灵性。
钟馗虽相貌粗犷,心肠却软,见这小兽可怜,便小心翼翼地上前。
小兽受了惊吓,想逃却无力站起,只能瑟瑟发抖。
“莫怕,莫怕,我不伤你。”
钟馗放轻声音,那洪亮嗓门压低后,竟也有几分温和。
他仔细查看,发现小兽后腿是被捕兽夹所伤,伤口颇深。
他想了想,转身回屋,取来清水和母亲捣好的止血草药,又撕下一条干净的布襟。
他动作笨拙却极其轻柔地为小兽清洗伤口,敷上草药,再用布条仔细包扎好。
过程中,小兽起初十分抗拒,但或许是感受到钟馗并无恶意,又或许是实在没了力气,渐渐安静下来,任由他施为。
包扎完毕,钟馗又将它抱到一处避风的干草堆后,低声道:“你在此处好生歇着,明日我再来看你。”
小兽抬起头,望着钟馗那双不同于凶恶外貌的、清澈而善良的眼睛,轻轻呜咽了一声,像是在道谢。
夕阳的余晖将钟馗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扛起柴捆,走向炊烟袅袅的家。
身后草堆里,那双灵性的兽眼一首注视着他,首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柴门之后。
卧牛集的傍晚恢复了宁静,但谁也不知道,少年今日种下的这一点善因,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结出何等奇异的果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