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言情小说 > 云何我相

云何我相

欧阳七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由常秀常林担任主角的言情小书名:《云何我相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一腊月的寒风像无数把小刀刮过川北连绵的大发出呜呜的声夜幕早己低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悬在墨蓝色的天空清冷的月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把沟壑、田埂、稀疏的树木都镀上了一层银亮垭村蜷缩在山坳像一只疲倦的只有零星几户人家还亮着昏黄的灯在无边的空旷里显得格外孤常秀家的土坯房火炉正烧得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膛里的干发出噼啪的轻把屋子烘得暖融融老式电视机屏幕...

主角:常秀,常林   更新:2025-08-27 18:34: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腊月的寒风像无数把小刀子,刮过川北连绵的大山,发出呜呜的声响。

夜幕早己低垂,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悬在墨蓝色的天空中,清冷的月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把沟壑、田埂、稀疏的树木都镀上了一层银霜。

亮垭村蜷缩在山坳里,像一只疲倦的兽,只有零星几户人家还亮着昏黄的灯光,在无边的空旷里显得格外孤单。

常秀家的土坯房里,火炉正烧得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膛里的干柴,发出噼啪的轻响,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老式电视机屏幕上,正演着一部热闹的家庭剧,男女主角在客厅里吵吵闹闹,声音填满了小小的堂屋。

炉边的铁壶冒着白汽,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窗户玻璃,也模糊了窗外的月光。

“汪汪——汪汪汪!”

突然,村口的狗狂叫起来,紧接着,村里各家的狗像是接收到了信号,此起彼伏地吠叫起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常秀朝窗外瞥了一眼,黑漆漆的夜色里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月光在院坝里铺出一片惨白。

“死狗,叫什么叫!”

隔壁三姑的呵斥声隔着田埂飘过来,带着冬日夜晚特有的空旷感。

很快,狗叫声渐渐稀疏下去,最后彻底归于沉寂。

常秀端起桌上的搪瓷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水,目光又落回电视屏幕上。

可那些热闹的剧情再也吸引不了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沉甸甸的。

电视剧放到最精彩的地方,屏幕突然闪了几下,变成一片雪花,滋滋啦啦地响。

常秀叹了口气,伸手关掉了电视。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火炉里柴火偶尔的爆裂声和弟弟常林打哈欠的声音。

“常林,该睡觉了。”

她站起身,拍了拍弟弟的后背。

八岁的常林揉着圆溜溜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上还沾着困意,那双眼睛像极了妈妈,清澈又懵懂。

“姐姐,我还想看。”

常林嘟囔着,小身子赖在板凳上不肯动。

“明天还要上学呢,快听话。”

常秀拉起弟弟的手,他的小手冰凉,她赶紧把他的手揣进自己的棉袄口袋里。

姐弟俩穿过堂屋往里屋走,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里屋的小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上面盖着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棉被。

常林钻进被窝,把自己裹成一个小粽子,却还是睁着眼睛望着常秀。

昏黄的床头灯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姐姐,爸爸今晚还不回来吗?”

这个问题,他己经问了三天了。

常秀坐在床边,替弟弟掖了掖被角,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爸爸在找妈妈呀,找到妈妈就会一起回来的,也许明天一早就回来了呢。”

她说着,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涩。

爸爸临走时的样子又浮现在眼前,他拉着她的手,粗糙的手掌满是裂口,眼神里的焦虑像一团化不开的雾。

“秀儿,你是姐姐,要照顾好弟弟。”

他反复叮嘱着,声音沙哑得厉害。

常秀关掉床头灯,黑暗立刻涌了上来。

月光从窗棂的缝隙钻进来,在窗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银子。

外面彻底安静了,连风声都似乎停了,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这种寂静让她有些害怕,她赶紧躺进自己的小床,伸出胳膊紧紧搂住弟弟温热的小身子。

常林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小小的身子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常秀却毫无睡意,睁着眼睛望着黑漆漆的屋顶。

她想起妈妈,那个总是被村里人叫做“疯子”的女人,爸爸却固执地叫她秀秀。

妈妈的样子在她脑海里忽明忽暗。

有时候,妈妈会穿着爸爸买的蓝布棉袄,坐在火炉边给她和弟弟编竹蚂蚱,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脸上,她会温柔地笑,眼睛弯成两道月牙。

那时候的妈妈,手指灵巧,编出的蚂蚱栩栩如生,还会用铅笔给蚂蚱涂上黑眼睛。

可更多的时候,妈妈是“不正常”的。

她会突然对着空气说话,会在田埂上漫无目的地走,走到太阳落山都不回家。

有一次,常秀跟着妈妈走了很远,看着妈妈蹲在水沟边,用手掬起水一遍遍往脸上泼,嘴里还念叨着听不懂的话。

那声音轻柔又破碎,像风中飘来的羽毛。

村里人都不排斥妈妈,可孩子们会追在她身后喊“疯子”,大人们有时候会低声议论,说她是从外面来的,说不定是被人贩子拐来的,脑子受了刺激才变成这样。

常秀不喜欢他们这样说妈妈,每次听到都想冲上去吵架,可爸爸总是拉住她,摇摇头让她别在意。

“你妈妈只是忘了一些事,她不是疯子。”

爸爸总是这样说,眼神里带着深深的温柔,还有一丝常秀读不懂的忧伤。

爸爸叫她秀秀,这个名字和自己的名字一模一样。

有一次常秀问爸爸,为什么妈妈也叫秀秀。

爸爸沉默了很久,才轻声说:“因为你们都是爸爸心上的人啊。”

那时候常秀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爸爸说这话时,声音里有甜甜的味道。

三天前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爸爸就背着包袱出发了。

他把家里的十斤大米,还有刚磨的玉米面分别装在米缸和面缸里,又把腊肉切成小块用麻绳串起来,挂在房梁上,还细心地给姐弟俩准备了一篮子土豆和红薯。

“省着点吃,爸爸十天内一定回来。”

他一边收拾一边说,手指却在微微发抖。

他把照顾猪的事托付给了三姑。

三姑本名柳叶,是队长杨义德家媳妇。

个子高挑,脸上总是带着笑,她家的烟囱和常家的只隔着一条田埂。

爸爸走的那天,送给三姑两斤白糖,三姑特意过来,塞给常秀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秀儿别怕,有事就喊三姑,夜里听到啥动静也别出来,锁好门。”

她的手暖暖的,掌心带着柴火的温度。

这三天,常秀每天都像个小大人一样操持家务。

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生火做饭,煮一锅玉米糊糊,就着咸菜和弟弟一起吃。

然后背上书包和弟弟去村口的小学上课。

中午在学校吃,下午放学就赶紧拉着弟弟回家,自己烧饭或者在邻居家吃。

晚上做完作业,还要检查弟弟的作业,给火炉添柴,最后才和弟弟一起睡觉。

她做得很好,像爸爸说的那样照顾着弟弟,可心里的害怕却一点也没减少。

尤其是在这样寂静的寒夜里,月光把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她渴望听到院门外传来爸爸熟悉的脚步声,渴望看到爸爸背着妈妈走进来,妈妈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

可她又害怕听到奇怪的声音,害怕那些关于山里有野兽的传言,害怕爸爸和妈妈再也回不来。

眼泪不知不觉从眼角滑落,顺着脸颊滴进枕头里,带来一丝冰凉的湿意。

常秀赶紧用手背擦掉眼泪,她不能哭,爸爸说过姐姐要坚强。

她把弟弟搂得更紧了些,感受着他身上的温度,这让她稍微安心了一点。

窗外的月光移动了位置,照在墙上挂着的旧相框上。

相框里有一张全家福,是去年过年时乡上的摄影师来村里拍的。

照片上,爸爸笑得一脸灿烂,妈妈依偎在爸爸身边,虽然眼神有些茫然,但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她和弟弟站在前面,穿着新做的花棉袄,手里拿着妈妈编的竹蚂蚱。

那时候多好啊,一家人都在一起。

常秀盯着相框的方向,在心里一遍遍地祈祷,祈祷爸爸能早点找到妈妈,祈祷他们明天就能回家。

火炉里的柴火渐渐燃尽,发出最后几声噼啪的轻响。

屋子里的温度慢慢降了下来,常秀把被子往上拉了拉,盖住自己和弟弟的肩膀。

月光依旧明亮,透过窗户照在地板上,像一条银色的带子。

她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是远处山里传来的野兽嚎叫?

常秀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听着。

外面安安静静的,只有自己和弟弟的呼吸声。

她又想起村里老人说的话,说腊月的月圆之夜,山里会有不干净的东西出来游荡。

心里的害怕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常秀赶紧闭上眼睛,把脸埋在弟弟的头发里。

弟弟的头发软软的,带着一股淡淡的洗衣粉味。

她在心里默念着爸爸教的童谣:“月亮圆,星星亮,爸爸妈妈在身旁……”念着念着,眼皮越来越沉,意识渐渐模糊。

在进入梦乡前的最后一刻,她仿佛看到爸爸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月光下的田埂上,妈妈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和照片里一模一样。

他们越走越近,爸爸还朝她挥了挥手,嘴里喊着:“秀儿,我们回来了……”常秀的嘴角扬起一丝浅浅的笑意,眼泪却再次滑落,浸湿了枕巾。

寒夜还很长,但梦里的月光,却带着温暖的期盼。

二晨曦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寂静的山村里。

天刚蒙蒙亮,远处琳琅山的轮廓还浸在朦胧的雾气里,不知谁家的公鸡便率先扯着嗓子啼鸣起来,清亮的声音划破晨雾,紧接着,村里各家的公鸡像是接收到了信号,次第起伏的啼鸣声在山谷间回荡,将山村从沉睡中唤醒,拉开了又一个冬日黎明的序幕。

“常秀,常秀,起床了……”三姑的声音穿过薄雾,沿着田埂一路飘向常秀家。

她一边走,一边用桃木梳子梳理着半长的头发,乌黑的发丝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

田埂上的枯草挂着晶莹的霜花,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咯吱”声,三姑却浑不在意,脚步轻快地往前挪着。

三姑生得一副标致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像精心描画过的月牙,弯弯地笼着一双丹凤眼。

那双眼眸亮得很,仿佛藏着星星,看人时总带着几分精明,又含着几分俏皮。

她身上那件西瓜红的棉袄是去年过年时新做的,针脚细密,把她凹凸有致的身子裹得正好,亮眼的红色衬得她脸颊红润,像抹了胭脂似的,硬生生驱散了冬日清晨的凛冽寒意。

太阳还躲在琳琅山背后没露面,可东边的朝霞己经把远山染成了一片金红,连带着天上的云彩都镶上了金边。

河谷里的雾气像调皮的孩子,趁着没人悄悄溜出来,有些慢悠悠地浮上山头,变成薄薄的一层,在田间地头穿梭缭绕,给光秃秃的田埂、低矮的树丛都蒙上了一层仙气,恍惚间让人觉得走进了画里。

三姑走到常秀家院门前,先打量起院坝前的蔬菜地。

地里甜菜整整齐齐排着队;包心菜一个个包得紧实;大白菜被拔掉了一些,剩下的就像一个个矮胖的娃娃,透着一股踏实的生气。

她又绕到旁边的猪牛圈,那两间土坯搭的棚子看着有些陈旧,却收拾得干净。

圈里的两头大肥猪估摸着有两百斤,听到脚步声哼哼唧唧地爬起来,小眼睛滴溜溜地转,见来人手里没拿食桶,又失望地哼唧两声,慢吞吞地爬回窝里倒头睡了,肥硕的身子把简陋的窝填得满满当当。

三姑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没看到常向云的身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们。”

她知道常向云这几天出去找秀秀了,按理说也该回来,可到现在还没动静。

她又提高了嗓门喊:“秀,秀,起床了……”屋里传来常秀带着沙哑的回应:“哦哦,好的!

三姑……”紧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穿衣声,还有轻轻拍打弟弟的动静。

很快,“吱呀”一声,那扇老旧的木门发出清脆的响声,门轴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常秀站在门口,头发乱糟糟地贴在脸颊上,像一蓬没打理过的野草。

她身上那件藏青色的碎花棉袄明显不合身,空荡荡地晃着,露出细细的手腕。

看到三姑,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眼底还带着没睡醒的迷茫。

“来,我给你梳梳头。”

三姑笑着拉过她,就站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给她梳头。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下来,给常秀又黑又亮的长发镀上了一层柔光,发丝在指间滑过,像流淌的墨。

三姑的动作很轻,梳子齿碰到打结的地方,就停下来慢慢解开,生怕弄疼了她。

“你别烧饭了,我都帮你们做好了。

赶紧把常林叫起来,洗把脸就去我家吃饭。”

三姑一边熟练地把常秀的头发高高扎成一个马尾,用红色的头绳牢牢系住,一边细声叮嘱。

她的声音像春日里的暖风,熨帖得常秀心里暖暖的。

常秀默默点头,喉咙里像堵着什么,说不出“谢谢”两个字。

这些年三姑对她和弟弟无微不至的照顾,早就融进了日常的点滴里。

自从疯子母亲跑丢后,是三姑每天过来给他们做饭,天冷了给他们添衣服。

那些因为母亲带来的指指点点和不幸,都被三姑的温暖一点点冲淡了。

很多个夜里,她甚至偷偷希望,三姑就是自己的亲娘。

常林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小脸上还带着没完全睡醒的痕迹。

三姑拉过他,用温热的毛巾给他擦脸,又把常秀那件稍微小了点的棉袄套在他身上:“快穿好,别冻着了。”

早饭在三姑家吃的,玉米糊糊熬得稠稠的,就着腌萝卜和白面馒头,常秀和常林吃得格外香。

三姑家十二岁的儿子杨军,九岁的杨宏,还有邻居付大业家的孙女付念平也在,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屋里顿时热闹起来。

吃完早饭,五个孩子背着书包一起上学。

学校离村子不远,要先经过村东头的大水库,再走八百米公路就到了。

冬日的清晨,水库上还飘着薄薄的雾气,水面像一块巨大的墨玉,泛着清冷的光。

岸边的芦苇丛枯黄了,在风里轻轻摇晃,偶尔有几只鸟儿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姐,军哥,你们看!

水库里有好大一条鱼!”

走到水库边时,常林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水里一团黑影子兴奋地喊。

那影子在水里慢慢游动,看着足有半米长。

“快走快走,要迟到了。”

常秀心里却没来由地一慌,拉着常林的手就往前跑。

她总觉得今天的水库有些不一样,雾比平时更浓,水面静得有些诡异。

杨军跟上来,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知道不,这水库里据说有水鬼。”

他故意压低声音,眼睛瞪得圆圆的,“我爷爷说的,付大爷家的儿子,十九岁那年夏天在水库里游泳,就是被水鬼拉下去的,捞上来的时候脸都白了。”

“真的吗?”

常林吓得往常秀身后缩了缩,怯生生地望向杨军,又忍不住瞟了一眼水库,雾气缭绕的水面在他眼里突然变得阴森起来。

“别听他瞎说!”

常秀狠狠白了杨军一眼,又看看付念平“就知道吓唬人,再乱说我告诉三姑,让她收拾你。”

杨军这才痞痞地笑起来,清秀的脸颊上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伸手挠了挠头:“骗你们的啦,看常林吓的。”

付念平拉了拉常秀的衣角,小声说:“不过我爷也说过,这水库水深得很,以前确实淹死过人,让我们千万别靠近水边。”

她说话时声音细细的,带着点胆怯。

杨宏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突然回头喊:“快看太阳出来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琳琅山顶的朝霞越来越亮,终于,一轮红日挣脱山的束缚,猛地跳了出来,金色的阳光瞬间洒满大地。

水库上的雾气被阳光一照,慢慢升腾起来,像一层轻纱在水面浮动。

刚才那团黑影早就不见了踪影,水面波光粼粼,反射着耀眼的光,刚才的阴森感一扫而空。

常秀看着阳光下的水库,心里的怯意渐渐散去。

她拉着常林的手,加快脚步往前走:“快走吧,真要迟到了。”

杨军跟在她们身后,看着常秀扎着马尾的背影,阳光照在她乌黑的发丝上,闪着细碎的光。

孩子们的笑声和脚步声在清晨的路上回荡,水库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岸边,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渐渐清晰。

三姑站在村口,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公路尽头,才转身往回走。

她心里盘算着,等下去镇上赶集,给孩子们买点油勺,割点新鲜肉打打牙祭。

冬日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山村在晨曦中苏醒,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在温暖和希望里开始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