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市历史博物馆里,暖黄的灯光透过展柜玻璃,落在一件件泛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上。
刚退役半年的陈霆穿着利落的黑色夹克,双手插在裤袋里,脚步不自觉停在了 “东汉西域戍边” 展区前 —— 这里是他每次来博物馆必驻足的角落,也是他心底最沉的一块 “意难平”。
展区中央的展台上,摆着一副复原的东汉札甲,甲片边缘还刻意做了锈蚀磨损的痕迹,甲胄旁立着一块木牍复制品,上面用朱砂写着 “疏勒城守,粮尽水竭,兵不满百,誓与城存” 十六个隶字。
展台后方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着疏勒城守卫战的动画:黄沙漫天的孤城上,汉军士兵拿着断柄的环首刀,背后是干涸的水井,身前是黑压压的匈奴骑兵,最后画面定格在 “十三将士归玉门” 的剪影上,配文一行小字:“永平十八年,耿恭率部守疏勒,坚守十月,终仅十三人得还。”
陈霆的指尖轻轻蹭过展柜玻璃,指腹能感受到玻璃的微凉,眼底却渐渐热了起来。
他曾在部队的战术研究课上反复琢磨过这场战役 —— 耿恭用数十残兵扛住匈奴数万人的围攻,煮弩筋为粮、融雪水为饮,硬生生把疏勒城变成了匈奴人啃不动的硬骨头,可最后能活着回到玉门的,却只剩十三人。
每次想到那些没能等到援军的士兵,想到他们在城破前最后一刻或许还望着东方的方向,陈霆的心就像被重锤砸过。
“要是当时有支能冲开包围圈的援军……” 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被展馆里的人流声盖过。
旁边有游客指着动画里的匈奴骑兵讨论 “这仗打得真惨”,也有人感慨 “古代士兵真能扛”,可没人像陈霆这样,连呼吸都带着遗憾 —— 他是退役侦察兵,懂战场的残酷,更懂 “援军” 两个字对绝境中的士兵意味着什么。
他俯身凑近木牍,目光扫过那些朱砂字,忽然注意到木牍边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像是被人攥紧时指甲掐出来的。
恍惚间,他仿佛能看到当年写这木牍的士兵,或许是在某个雪夜,就着微弱的篝火,一笔一划写下守城的决心,写完后又死死攥着木牍,盼着能有信使把消息送出去。
就在这时,陈霆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清晰的机械音,既不是展馆的讲解声,也不是周围人的说话声,首首钻进他的意识里:检测到强烈历史共情波动,符合 “华夏兵戈” 系统绑定条件……正在读取宿主信息:陈霆,男,26 岁,退役陆军侦察兵,军事历史爱好者,历史遗憾值(东汉疏勒城战役):98.7%……绑定条件达标,是否开启 “华夏兵戈” 系统?
陈霆猛地一怔,以为是自己最近熬夜看历史文献出现了幻听,他揉了揉太阳穴,刚想转身去喝口水清醒一下,那机械音又响了起来,这次还带着一道淡蓝色的光幕在他眼前展开 —— 光幕只有他自己能看见,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几行字:华夏兵戈系统使命:弥补华夏历史战争遗憾,守护文明火种当前可接任务:疏勒孤城・万骑归汉任务节点:东汉永平十八年,耿恭守疏勒后期(距疏勒城百里)初始支援:精锐铁浮屠一万(铠甲外观适配东汉风格,保留核心战力)是否接受任务并绑定系统?
陈霆的心脏猛地跳了起来,他下意识攥紧拳头,指节泛白。
作为军事迷,他看过无数穿越小说,可当这种事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对 “疏勒城” 这三个字的执念 —— 如果系统说的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能去帮耿恭,帮那些没能等到援军的士兵?
他环顾西周,游客们还在各自看展,没人注意到他的异常。
那道淡蓝色的光幕还在眼前亮着,“是否接受” 的选项在不断闪烁。
陈霆深吸一口气,退役时他对着军旗宣誓 “若有战,召必回”,现在眼前的 “战”,是跨越时空去弥补历史的遗憾,是去救那些本应牺牲的英雄。
他在心里默念:“接受。”
几乎是瞬间,脑海里的机械音再次响起:系统绑定成功!
宿主陈霆,己开启首项任务 “疏勒孤城・万骑归汉”时空坐标锁定:东汉永平十八年,西域疏勒城百里外荒漠初始兵力(铁浮屠一万)己加载,将随宿主同步传送传送倒计时:10,9,8……陈霆只觉得眼前的光幕突然变得刺眼,周围的展馆景象开始扭曲,游客的声音、展柜的轮廓都在快速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清晰的风沙声,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战马嘶鸣。
他最后看了一眼展柜里的木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耿恭,这次,援军到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