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狗爹听说娘会给我唱催眠曲时,眼前一亮。
快,你哼几句给我听听。
我闭上眼。
回忆着娘亲哄我入睡时的样子。
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芽,打拔儿……
京腔,正儿经的京腔,走,咱们上京去……
就这样,我们收拾细软进了京。
刘夫子也匆匆忙忙地跟来,说是恰好要进京赶考。
虽以我的文采必然不中,但此生既读了书,这科举总要去走一遭,否则便是此生大憾。
狗爹瞪了眼这个蹭马车的,到底是没将人赶下去。
好歹是个秀才,路上能帮上忙。
4
京城繁华,物价是我们这些南边小民不敢想象的。
才在京城落了脚,狗爹口袋里的银子就见了底。
最后竟靠刘夫子帮人抄书,混口饱饭。
刘夫子进京后可得瑟了。
瞧瞧,要没有我,你们可怎么办?
狗爹斜他一眼,隔日就把马车卖了。
拿了一半钱,租了一个小门面,卖起咱们南边特有的燕皮饺子、蟹黄面。
那蟹黄,是路过阳澄湖时弄的。
用上好的猪油腌制,别提有多香。
只三日。
这小铺子就吸引来大批食客。
刘夫子见狗爹日进斗金,气得书也不抄了。
日日窝在小铺后院复习。
偶有同样进京赶考的书生来店里吃饭,高谈阔论,他就悄咪地蹲在墙角听。
狗爹见生意红火,干脆在门口贴了张红纸。
纸上写着娘亲的信息。
本是大海捞针的事儿,竟很快有了门路。
红纸贴上去的第三日。
相府就来了一位夫人,点了一碗燕皮馄饨后,便红着眼盯着打杂的我,直勾勾地瞅。
像……太像我的阿茵了……
我也偷偷地打量她。
只一眼,就呆住了。
她和娘亲长得好像啊
可她明明比娘亲年纪大很多,但看起来却很年轻。
我有记忆时,娘亲的脸就是蜡黄蜡黄的。
瘦得跟柴火一样,被繁重的家务和农活累弯了腰。
身上的衣服打满了补丁,却依旧满是败絮,衣不遮体。
不像眼前这位夫人。
衣着精致,衣服的料子是我见都没见过的。
光滑得像水面一样。
头上的妆面,也是我想都想不到的。
那种贵气好看,形容不出来。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梦舟五五六》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