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 午夜图书馆沈墨斋周镜免费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午夜图书馆(沈墨斋周镜)

午夜图书馆沈墨斋周镜免费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午夜图书馆(沈墨斋周镜)

公孙大脸 著

悬疑惊悚连载

《午夜图书馆》内容精彩,“公孙大脸”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沈墨斋周镜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午夜图书馆》内容概括:我经营一家午夜图书馆,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这里有一块钱的面包,不要钱的热水。每天晚上 9 点,图书馆准时开门。所有想进来读书的人,都必须留下一根头发。1那个叫瓜哥的人很生气。凭啥不让我进?他身边环绕的几个中年大叔也纷纷叫屈。你让我们进,不让我们老大进,你这不是看不起瓜哥吗?对啊,凭啥我们老大瓜哥不能进?我们几个都是进城找活的农民工,身上没几个钱,听说你这能过夜,我们想来凑合一

主角:沈墨斋,周镜   更新:2025-07-25 06:31: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经营一家午夜图书馆,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这里有一块钱的面包,不要钱的热水。

每天晚上 9 点,图书馆准时开门。

所有想进来读书的人,都必须留下一根头发。

1

那个叫瓜哥的人很生气。

凭啥不让我进?

他身边环绕的几个中年大叔也纷纷叫屈。

你让我们进,不让我们老大进,你这不是看不起瓜哥吗?

对啊,凭啥我们老大瓜哥不能进?

我们几个都是进城找活的农民工,身上没几个钱,听说你这能过夜,我们想来凑合一宿,你怎么还不让进呢?

瓜哥很是不爽。

我面无表情地说: 不好意思,进馆的规矩是要留下一根头发,这位是光头,所以不能进。

瓜哥一拍柜台,大骂: 你这什么破规矩?我光头怎么了?你看不起我

请不要喧哗。

喧哗你妈你今天把话讲清楚,不然我砸了你这破地方。

话音刚落,几个人眼睛都凶了起来。

老大,不让你进我们都不进去了,看个毛蛋的书,大不了睡桥洞。

对睡桥洞

睡桥洞之前,先把这破地方砸了

对砸了

瓜哥斜眼看着我说: 我们兄弟心齐,想干点事,做大做强。今天屈尊在你这,也算你的福气,你给我道歉,这事就算了,我瓜哥说一不二。

七个人死死盯着我,等我表态。

我无奈地说: 规矩不是我定的,是祖上传下来的,如果你们不怕死在这,只管往里进就是了。

几个人听了,一起嘿嘿笑了起来。

瓜哥说: 小子,你这是午夜图书馆啊,还是午夜屠宰场啊?黑店啊?

另一个说: 我还就不相信了,光天化日你敢杀人?

站在最后的人说: 老大,他就是装模作样,扇他两巴掌就乖了。

瓜哥说: 咱们进城,就要讲文明,再敢说动不动扇人,我把你扇一顿。

那人缩弯了腰,不吭声了。

瓜哥又对我说: 小子,别说瓜哥不给你面子,你还嫩点。去开个包厢,上点好吃的好喝的,让我们哥几个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给你个好脸。

你确定要进吗?

瓜哥冷着脸说: 老子今天还非要在这过夜不可。

我点点头,对其他人说: 你们其他人留一根头发。

他们扯着嗓子大笑起来。

你他妈还真是个唱戏的吧?图书馆要头发。

我听说做亲子鉴定才要用头发,你不是在找爹吧?要么我当你爹好了,来叫爸爸。

我给你留点这个。

散发着恶臭的脚泥从脚趾缝搓成了球,被按在柜台上。

快点。

好吧。我妥协了,我带你们进去。

笑声在图书馆中回荡,我默默叹了口气。

他们都要死了,却还如此轻慢儿戏。

2

馆里都是来读书的人。

躺着的、趴着的、靠着的,还有蜷缩的。

无比安静。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常客,几乎每天都来。

相比我身后这些人,他们更懂规矩。

进门先恭恭敬敬地当面拔下一根头发,放在柜台上,再轻轻说一句: 我进去了。

进馆之后,再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的顾客,对得起图书馆这三个字。

七个人嘀嘀咕咕跟在我身后,不停讨论图书馆里的一切。

灯太暗了。

连个床都没有。

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当然最受认可的是瓜哥的观点。

这小楼开个窑子多好。

称赞声四溢。

三楼的角落,我推开了一个房间。

房间里有张长桌,几把椅子。

瓜哥对我说: 你去弄点菜,弄几盘饺子,我们都是农民工,你把我们伺候好了,回头上电视的时候我多说你几句好话。

旁边的人接着说: 再来一箱啤酒。

我说: 馆里只提供面包和水,一元一个。

瓜哥沉了沉脸: 面包就面包,你拿 20 个上来,钱回头给。

我从库房拿了几个面包回到三楼,在门口听见里面说话声。

条子不会找到这来吧?

嘘……小点声,谁能想到咱们会在图书馆啊?

老大就是老大,我佩服。

你说那个人要咱们头发干啥?不会是拿去化验吧?

你懂个屁的化验,我告诉你,城里人就是会装逼,一天不装就会死。

我回到楼梯口,用力踩着脚步走到门前敲了敲门。

面包 7 个,水自取。

瓜哥怒道: 我不是要 20 个吗?你聋了?

一人限量一个,7 元,扫码还是现金?

哪有先付钱的?先记上,走的时候给。

我点点头,转身要走,胳臂却被瓜哥一把拉住按在桌上。

小子,我们几个农民工初来乍到,今晚你别走了,就在这给我们讲讲这地方。

说完一努嘴,旁边的人把门反锁了。

我的给你坐。他把他的椅子挪给我,自己往门边的墙角一蹲。

你们想知道哪方面?我问。

瓜哥嘿嘿一笑: 我就想知道你留人头发干什么?

3

我被按在椅子上,前后左右都是人。

几位怎么称呼?

身后的人说: 这是我们老大,我们都是他的兄弟。

那我就从老大到老七称呼各位了。

来者不善,但我也没办法。

我缓缓说起图书馆的故事。

民国 31 年,也就是 1942 年,中原大旱,蝗灾四起,诞生了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

灾民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加上战乱,几乎是一片人间炼狱。

南洋商人沈墨斋见祖国生灵涂炭,于心不忍,携钱财物资回到家乡,斥资修建了一座书斋,充作学堂和救灾庇护所,取名寒舟草庐,寓意苦寒如川,愿为舟楫。

1944 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疯狂空袭。

一枚炸弹落在了寒舟草庐的墙角,发生了剧烈爆炸,但奇怪的是,当时全村百姓都在草庐避难,距离炸弹最近的村民不到 5 米,却毫发无伤。

炸弹在墙角炸出了一个直径 2 米的地穴,深不见底,散发着硫磺和腐烂的恶臭。

几个胆子大的村民上前观看,只朝地穴望了两眼便七窍冒火烟,身体爆裂而死。拼死把尸体拖回来后,郎中查验内脏皆已焚毁,表面却找不到灼烧的痕迹。

村民大为恐慌,以为这是日本人发明的新型武器,四散逃命,只剩沈墨斋独守草庐。

沈墨斋也极为恐惧,他在南洋也知道些军火,却从未见过这样的炸弹。思前想后,他不愿放弃草庐,又去村里反复游说叫来几个壮年村民,把当初修建草庐时废弃的砖石木料远远扔进地穴,想把洞口堵住。

但废料全扔完,也没能把地穴填上。

那时沈墨斋已然确信,这个地穴绝不是什么新型炸弹炸出来的,它应该是一些不好解释的东西。

没过两天,四周便疯传寒舟草庐炸出了地府的黄泉路,阎王爷要来索命了。

眼看草庐已经无法保护村民,自己也救国无门,沈墨斋很绝望,他甚至想过去看一眼地穴,就是死也要知道那东西到底是什么。

正当他万念俱灰时,一个叫周镜吾的瘦小老头登门拜访,直言要看一看地穴。

沈墨斋慌忙说地穴万万看不得,看一眼就会五脏焚毁爆裂而死。而周镜吾却丝毫不惧,快步走到地穴附近,围着地穴转起圈来。

见他并没有要往地穴里看的意思,沈墨斋才问他在干什么。

周镜吾说: 凡毒蛇出没之处,五步内必有草药。凡鬼火莹莹之地,五步内必有坟冢。此地穴如此凶残,五步内必有解法。

沈墨斋一听,顿时又燃起了希望,从屋子里取来锄头,跟在周镜吾身后。

转了几圈,周镜吾指着一块地方说: 挖这

沈墨斋心中不解,但还是照做,只不过他书商起家,体力活实在不行,没挥几下就累得喘气。

周镜吾抢过锄头自己挖了起来,他虽然身形瘦小,臂力却不小,上下翻飞了一炷香时间,已经挖了个半人深的土坑。

沈墨斋在一旁问: 先生何以确定在这里能挖到什么?

周镜吾头也不抬地回答: 请问地穴出现已有几日?

沈墨斋答: 半月有余。

半月有余,此穴周围已遍生杂草,唯独此处仍是黄土一片,岂不奇怪?

沈墨斋恍然大悟,自愧不如。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周镜吾大喊: 果然在此。

4

周镜吾从土坑里带上了一块非玉非金、破损的石碑,一尺长,半尺宽,残缺不堪。

那个土坑,距离草庐的地基不到半米,几乎是擦肩而过。

石碑上星星点点全是看不懂的符号,但周镜吾却看得津津有味,一天一夜不眠不休。

沈墨斋给他送饭,顺口问他石碑上写的什么。

周镜吾说: 此碑乃彭祖为祭奠坐骑所写,所以,沈兄你是将寒舟草庐盖在孟槐墓上了。

沈墨斋久居南洋,对周镜吾说的彭祖、孟槐完全不懂。

周镜吾解释说,彭祖姓篯名铿,历经尧、舜、夏、商等朝代,据传活了 800 多岁,是上古始祖之一。

他养了一只坐骑,形似獾猪,浑身红色的长毛尖刺,跑起来像一团火焰,名叫孟槐。

孟槐虽长得像猪,却通三界,能和动物交流,能懂人话,能修仙施法,且非常凶猛灵敏,用现在的话说叫武力与智力双修,战无不胜。后来,从商周至汉唐,战士会把红毛编入战甲,象征化身孟槐,勇不可当。

孟槐死后,彭祖为其题碑筑冢,但孟槐的肉身虽然死了,魂魄却仍然横冲直撞,几千年来在地下带着墓碑钻来钻去,几次冲破了地狱牢笼,放出无数恶鬼。

沈墨斋明白了,这个地穴就是孟槐撞出来的,炸弹只是炸开了地皮。

原因找到了,沈墨斋便问他该如何解。

周镜吾说,只有一个办法,用万人丝。

孟槐之所以勇不可当,全靠浑身的长毛尖刺。那尖刺水火不侵,刀枪不入,既是武器,又是铠甲,尤其它在地下钻了几千年,沾染恶魂遍体,更是阴阳不惧。

要解决孟槐,就要先解决尖刺。

要解决尖刺,就要把人的头发扔进地穴,让它俘获。

人是阴阳圣体,头顶为阳顶,头发是阳顶长出的至阳之物。孟槐把头发缠在身上,尖刺就会慢慢被至阳化解。

但这么做,一个人的头发不够,要很多很多个人的头发。

用现在的话说,头发就相当于病毒,贡献头发的人越多,孟槐就越不容易有抗体。

至于究竟要多少,周镜吾掐指一算,要三万万个人。

也就是三亿。

那时,全中国有头发的人加起来,也不过就三亿。

周镜吾叹了口气,又说: 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尤其不能惹来官府。三万万人的头发,只能让我们的后人代代相守,从长计议。

沈墨斋当即说: 我有一计,我们就把这草庐继续开下去,凡无家可归者,只要留一根头发便可在此留宿。我们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积攒万人丝。如此首善之地,想必有许多人来投奔,而官府生怕要赈济灾民,必然不来打扰。只要我们代代相传,总有一天能攒够三万万根头发。

于是,周镜吾住进草庐,与沈墨斋一起兴学修书,又雇人慢慢搭起暗室,把地穴藏于其中。历经十余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说完了,包厢里鸦雀无声。

半晌,瓜哥道: 你小子说评书呢?什么吃斋照镜子的?

另一个说: 老大,他是说这底下藏着个怪物,能让人内脏爆炸。

瓜哥反手就甩了他一巴掌,怒斥: 我听得懂

他转头又问我: 那要是不留头发,会怎么样?

我冷漠地说: 会死。

他盯着我,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

我会死?哈哈哈哈……我会死

刺耳的哄笑环绕着我,持续很久。

你小子不错,适合唱戏,敢说我死的人,你还是头一个。

我对他说: 你们这么大声,很容易把孟槐招来,说不定,它现在已经在你脚下了。

瓜哥下意识地抬脚低头去看,看到地板,明白我是在吓唬他,恼怒道: 有种你就让它来吃了我,不然,我就用你来夹面包。

咯吱……

地板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咯吱咯吱……

5

声音像无数指甲挠过地板。

老……老大,什么声音?

老大,我……我好热啊。

我也好热啊。

包厢里的气温陡然升高。

都闭嘴瞧你们个怂样瓜哥大叫一声,问我,这间的楼下是什么地方?

我说: 楼下是库房,藏书的。

瓜哥对左右说: 老六老七,你们两个下去看看。

老六老七狠狠瞪我一眼,开门离去。

瓜哥狐疑地盯着我,又问: 你说这地洞 80 多年了,难道政府不知道?你盖房子办图书馆,国家能不来查你地皮?

我老实说: 知道,也查了,改草堂为图书馆就是政府建议并扶持的,否则我就算再有钱也撑不了几年。在我们市,每届政府领导班子都会专门交接我的图书馆,每个在政府上班的公务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要签保密协议,在北京还有个专门的领导小组,可以不经过任何政府机关直接对图书馆采取措施。

你可真会扯啊,小子,这世上能骗我的人还没生出来,你知道那些骗我的人都是什么下场吗?我会把他们的……

老大房门哐当被推开,老六老七惊慌失措地冲进来,老大……是是是是是……

是什么是?好好说话

是真的

什么是真的?你们俩挨枪子了?慌什么?

我说不清楚,老大你自己去看吧。

瓜哥一拍桌子: 走把这小子带着。

7 个人按着我下了楼,走进正下方二楼的房间。

灯开着,房间里泛着朦胧的红光,似有一团雾气回荡。

老六指了指侧面的墙,瓜哥跟过去一看,脑门渗出细细的汗珠。

墙上挂着照片、公文、报纸和史籍。

老大,这上面都是关于那什么槐的材料,我……我看不像假的。

老大,你看这个新闻,1988 年大火,烧死了 6 个人,内脏俱焚,外表只轻度烧伤,还来了专家组。我记得这个新闻,小时候村里用大喇叭放的。

这还有目击报告。

其他人七嘴舌议论,瓜哥扫视着墙面。

这是你?他指着一张合影问。

我点点头: 这是 5 年前,东南亚华人灵媒大师柳白龙秘密到访的照片。他声称在梦境里听到北方的呼唤,能解开他在印尼鲁昂火山遇到的火炼狱之谜。

后来呢?

后来他违背约定,强行朝地穴探视,死了。我指了指墙边另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具焦黑的尸体,他死后,东南亚好几个国家联合发出了声明,要我国归还尸体,严惩凶手。

再后来呢?

遗体归还了泰国,据说当地为他建了个庙,具体我也不清楚。

瓜哥阴着脸,一滴汗从侧脸滑落。

老大,我……我好热啊。瓜哥一扭头,老七痛苦地撕开衣服,光着身子在地板上扭动,浑身像被蒸汽烫过一样红白相间。

烧死我了我的心窝,哎呦,烧死我了

老七恐怖的惨叫声震慑耳膜,所有人都没敢动。

老七扭动了一会儿,脚一蹬,停住了,嘴里冒出大量沸腾的浑浊黏液。

老大,我也好……好热啊,烧死我了……老六也倒在地上,捂着肚子扭动。

我也……好疼……

我……感觉肚子着火……

瓜哥眼睁睁看着其他 6 个人倒地,有的一动不动,有的撕心裂肺。

这样的场面,并不奇怪。

你不让他们留下头发,孟槐会一点点烧光他们的内脏。我平静地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