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
说完一努嘴,旁边的人把门反锁了。
我的给你坐。他把他的椅子挪给我,自己往门边的墙角一蹲。
你们想知道哪方面?我问。
瓜哥嘿嘿一笑: 我就想知道你留人头发干什么?
3
我被按在椅子上,前后左右都是人。
几位怎么称呼?
身后的人说: 这是我们老大,我们都是他的兄弟。
那我就从老大到老七称呼各位了。
来者不善,但我也没办法。
我缓缓说起图书馆的故事。
民国 31 年,也就是 1942 年,中原大旱,蝗灾四起,诞生了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
灾民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加上战乱,几乎是一片人间炼狱。
南洋商人沈墨斋见祖国生灵涂炭,于心不忍,携钱财物资回到家乡,斥资修建了一座书斋,充作学堂和救灾庇护所,取名寒舟草庐,寓意苦寒如川,愿为舟楫。
1944 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疯狂空袭。
一枚炸弹落在了寒舟草庐的墙角,发生了剧烈爆炸,但奇怪的是,当时全村百姓都在草庐避难,距离炸弹最近的村民不到 5 米,却毫发无伤。
炸弹在墙角炸出了一个直径 2 米的地穴,深不见底,散发着硫磺和腐烂的恶臭。
几个胆子大的村民上前观看,只朝地穴望了两眼便七窍冒火烟,身体爆裂而死。拼死把尸体拖回来后,郎中查验内脏皆已焚毁,表面却找不到灼烧的痕迹。
村民大为恐慌,以为这是日本人发明的新型武器,四散逃命,只剩沈墨斋独守草庐。
沈墨斋也极为恐惧,他在南洋也知道些军火,却从未见过这样的炸弹。思前想后,他不愿放弃草庐,又去村里反复游说叫来几个壮年村民,把当初修建草庐时废弃的砖石木料远远扔进地穴,想把洞口堵住。
但废料全扔完,也没能把地穴填上。
那时沈墨斋已然确信,这个地穴绝不是什么新型炸弹炸出来的,它应该是一些不好解释的东西。
没过两天,四周便疯传寒舟草庐炸出了地府的黄泉路,阎王爷要来索命了。
眼看草庐已经无法保护村民,自己也救国无门,沈墨斋很绝望,他甚至想过去看一眼地穴,就是死也要知道那东西到底是什么。
正当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初落八一七》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