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 她来自乡村(林秀陈默)_林秀陈默热门小说

她来自乡村(林秀陈默)_林秀陈默热门小说

自大的黑炭头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小说《她来自乡村》是知名作者“自大的黑炭头”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林秀陈默展开。全文精彩片段: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林秀意外重生回到高中毕业那年,家乡经济萧条,她决心改变命运。凭借前世积累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知识,她开设手工坊,制作陶器、酿果酒,并修缮老宅吸引游客。在带动全镇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她与青梅竹马的合作伙伴陈默携手共进,面对商业竞争与外来资本收购的挑战,坚守初心,不断创新。两人从默契合作到暗生情愫,共同将小镇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产业基地,书写了一段关于爱与成长的乡村振兴传奇。

主角:林秀,陈默   更新:2025-09-19 11:23:3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秀正专注地调整着陶坯的弧度,院门外传来一个清朗的男声。

“林秀?”

林秀手上的动作一顿,这个声音她很熟悉。

她抬起头,看到陈默正站在院门口,阳光落在他肩头。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休闲裤,身形挺拔,目光首接落在她沾满泥浆的手和旋转的转盘上。

“陈默?

你怎么来了?”

林秀有些意外,脚上放缓了力道,转盘渐渐停止转动。

她没想到他会突然出现。

陈默走进院子,几步就跨到了西厢房门口。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仔细看了看她刚拉出雏形的陶坯,又看了看旁边晾着的几个初步阴干的粗陶碗碟,眼中掠过明显的讶异。

“这些都是你做的?”

他问,语气里带着确认的意味。

林秀点点头,用旁边破布擦了擦手。

“闲着没事,翻出我爷爷留下的老工具试试手。”

陈默拿起一个半干的陶杯,指腹摩挲过杯壁略微不平整的曲线。

“不像新手做的。”

他评价道,放下杯子,看向她,“有模有样。”

林秀笑了笑,没多解释。

她重生带来的手艺确实不是新手水平。

“听说你回来了,过来看看。”

陈默说明来意,视线又扫过那套略显古旧的工具和地上的泥浆,“没想到你在忙这个。”

两人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后来陈默家搬去了县里,他考上大学后就更少回来了。

但彼此之间那种自幼相识的熟稔感还在。

“随便弄弄。”

林秀语气轻松,拿起水瓢喝了口水,“你呢,这次回来是?”

“家里有点事,顺便看看。”

陈默靠在门框上,“镇上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这话打开了话题。

林秀叹了口气,放下水瓢。

“是啊,年轻人都往外跑,剩下些老弱妇孺,地里的产出也就刚够糊口,想挣点活钱太难了。”

陈默点头表示同意。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些陶器上,若有所思。

“你这手艺,如果只是自己做着玩,可惜了。”

林秀心里微微一动,看向他。

陈默继续道:“我大学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做陶瓷工艺品的,我去过他们的厂子。

他们有些小型的电动拉坯机,很适合个人工作室或者小作坊用,效率比这种脚蹬的高很多,成品率也高。”

他比划了一下:“占地不大,操作也不复杂,接上电就行。

如果你真想往这方面发展,或许可以引进一台试试。”

林秀的心跳快了些。

电动拉坯机,她前世用过,当然知道那东西的好处。

能极大地节省时间和体力,让她更专注于造型设计和工艺提升上。

她之前不是没想过,只是现阶段根本不敢奢望。

“那种设备,不便宜吧?”

她提出最实际的问题。

“初期投入是需要的,但长远看值得。”

陈默分析道,“如果你做出来的东西有市场,很快就能回本。

我可以帮你问问型号和价格,应该能找到性价比不错的。”

他看着林秀,眼神认真:“我觉得你做的东西有味道,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那种。

稍微提升一下效率和产量,说不定真能打开销路。”

林秀沉默了片刻。

陈默的建议完全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手工制陶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但要形成规模,产生效益,确实需要更现代化的工具辅助。

她之前苦于没有门路和启动资金,也没想到能这么快获得外部的支持。

陈默的出现,以及他主动提出的帮助,像是一个意外的契机。

“你说得对。”

林秀终于开口,眼神亮了起来,“手工制作产量确实有限。

如果能有一台电动拉坯机,我就能尝试做更多更复杂的器型,效率也能提上去。”

她顿了顿,稍微冷静了些:“不过具体设备型号、价格,还有怎么运回来、安装,这些都得从长计议。”

“这个你放心。”

陈默见她有意向,语气更笃定了些,“我那个同学人不错,家里就是做这个的,可以拿到内部价。

运输和安装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来协调。

你先不用考虑钱的问题,我可以先帮你垫上,等你出了成品卖了钱再还我。”

他的话条理清晰,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考虑的。

这份雪中送炭的意味让林秀心头一暖。

青梅竹马的情谊,在这种时刻显得格外珍贵。

“那……真的太谢谢你了。”

林秀没有矫情推辞,她现在确实需要这样的帮助,“不过亲兄弟明算账,设备多少钱,运费多少,你都帮我记清楚,我肯定尽快还你。”

陈默笑了笑,神情缓和下来:“不急。

你先用着,做出成绩最重要。”

他又看了看那套老工具。

“不过在新设备来之前,你还得继续辛苦用这个老伙计。”

“熟能生巧嘛。”

林秀也笑了,重新坐回转盘前的小**上,“正好多练练基本功。”

陈默没有立刻离开。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林秀再次踩动转盘,双手扶住泥团,感受着泥土在离心力下的变化。

他偶尔会问一两个问题,关于泥料配比、阴干时间或是烧制温度,林秀都尽量用不那么专业的方式解答。

两人之间的气氛自然而融洽,仿佛中间分开的那些年并不存在。

他们聊着小时候在田埂水沟边玩的趣事,也聊着各自对镇上未来的一些模糊想法。

陈默虽然学的是经济,但对家乡的发展同样关心。

时间在泥土的旋转和轻声交谈中流过。

林秀又做出了一个陶碗的坯体,比之前的都要规整些。

陈默看了看天色,站首身体。

“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设备的事我回去就联系,有消息马上告诉你。”

“好。”

林秀停下动作,真诚地看着他,“陈默,真的谢谢你。”

“别客气。”

陈默摆摆手,转身朝院外走去,走到门口又回头补充了一句,“对了,做东西也别太拼,注意休息。”

看着陈默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外,林秀缓缓收回目光。

她低头看着自己沾满泥浆的双手,又看看那个刚刚成型的、还带着手工痕迹的陶碗,心里一种混合着希望和动力的情绪悄然蔓延开来。

陈默的建议和承诺,像是一阵及时雨,落在了她正待破土而出的计划上。

她仿佛能看到不久之后,一台崭新的电动拉坯机放在这间老房子里,伴随着轻微的嗡鸣声,一件件更精致、更成熟的陶器从她手中诞生。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水汽的味道。

未来的路似乎因为陈默的出现,变得清晰了一些,也宽阔了一些。

她重新扶住转盘上的泥团,脚下的节奏更加沉稳有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