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美文城!手机版

美文城 > > 江山战途沈策刘欢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江山战途沈策刘欢

江山战途沈策刘欢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江山战途沈策刘欢

黑城老鱼 著

穿越重生完结

金牌作家“黑城老鱼”的优质好文,《江山战途》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沈策刘欢,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沈策,刘欢   更新:2025-10-02 21:27: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案上摊着的粮库清单,墨迹己被反复摩挲得发灰。

军需官李默捧着账本,声音沉重:“主将,按当前消耗算,城内存粮仅够支撑一月。

流民那边,每日只能供应两顿稀粥,米糠都快掺完了;士兵粮饷若不减半,怕是撑不过十日……”帐内瞬间陷入死寂。

周青握着弩机护木的手不自觉收紧,指节泛白——他麾下弩手每日训练耗力,减半粮饷怕是要影响战力;高建粗眉拧成一团,刚想开口争辩,却见沈策抬手按住案面,目光扫过帐内众人:“召集所有人,议事厅议事。”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挤满了人。

贺拔胜、周青、高建、刘欢等将领列于左侧,杨钧与几名镇将府旧吏缩在右侧角落,流民代表张阿禾与工匠首领老木匠王伯也被请来旁听。

沈策立于案前,将粮库清单铺展开,让众人传阅:“怀朔被围己半月,柔然断我粮道,城内存粮告急。

军需官提议减半士兵粮饷,我意己决——此事暂缓,但需从主将做起,匀出粮米,先保士兵与流民温饱。”

话音刚落,杨钧便在角落低声嘀咕:“主将与亲兵同餐,每日只食两顿,成何体统?

传出去岂不失了主将威严?”

声音虽小,却在寂静的议事厅里格外清晰。

“杨大人这话错了!”

刘冬当即迈步上前,玄色皮甲上的铜饰撞出清脆声响,“眼下怀朔被围,城破则军民皆死,连性命都保不住,何谈威严?

沈主将愿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才是真威严!

去年盐矿之战,若不是沈主将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弟兄们,咱们能打退柔然游骑吗?”

杨钧被怼得脸色涨红,想反驳却找不到说辞,只能悻悻地别过脸。

流民代表张阿禾这时走上前,屈膝行了一礼:“沈将军,流民们虽喝稀粥,却也知守军辛苦。

若将军肯匀粮,我们愿多做些活计,帮着修补城墙、打磨箭簇,绝不给守军添乱。”

沈策扶起张阿禾,目光转向众人,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从今日起,我与亲兵同餐,每日只食两顿,我的份例减半,匀给流民与伤兵。

所有将领一律按士兵标准领粮,不许私藏分毫。

军需官每日公示粮库收支,让全城军民都看清楚——怀朔的粮,是大家的命,我沈策绝不会私吞一粒!”

“沈主将英明!”

高建立即高声响应,长槊往地上一拄,震得地砖轻颤,“俺高建也愿减半粮饷,跟弟兄们一起扛!”

周青、刘欢等人也纷纷附和,议事厅内的气氛瞬间从凝重转为激昂。

散会后,沈策的命令很快传遍内城。

伙房按新规矩做饭,沈策的餐食与亲兵一样——一碗粟米粥、两张胡饼,连往日偶尔能吃到的熏肉都没了踪影。

他每日准时到亲兵营同吃,听士兵们聊战事、谈家乡,偶尔还会接过士兵递来的粗陶碗,共饮一碗热粥。

消息传到流民营时,张阿禾正带着几个妇人,将淘洗好的粟米倒进大铁锅。

往日里,流民们喝着掺了米糠的稀粥,脸上多是愁苦,今日听闻沈策愿与众人同甘共苦,连镇将的份例都减半匀给流民,灶房外很快围拢了不少人。

“沈将军连自己的粮都肯让出来,咱们总不能光等着吃!”

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率先开口,他叫赵虎,原是河西的纤夫,上月刚逃到怀朔,“俺力气大,搬石头、夯土墙都在行,现在就去找高将军报到!”

“俺也去!”

旁边一个穿粗布短褐的少年应声,他叫小石头,父母在柔然袭扰时遇害,被流民们带着一起逃来,“俺虽年纪小,却会削木刺,能帮着在城墙根下埋拒马!”

不一会儿,流民营里便热闹起来。

张阿禾清点人数时,竟有两百多人自愿加入修补队伍——有曾是木匠的老匠人,有擅长夯土的农夫,还有能辨识石料好坏的石匠。

老木匠王伯扛着自己珍藏的锛子、刨子,对张阿禾道:“阿禾姑娘,你跟妇人们熬粥,俺带几个老伙计去看看城墙,去年俺在沃野镇修过箭楼,知道怎么补才能抗住石弹。”

众人扛着工具往城墙方向走时,恰好遇上高建带着步卒队搬运石块。

见流民们主动赶来,高建又惊又喜,粗声粗气道:“你们咋来了?

这活计累得很,还危险!”

“高将军客气啥!”

赵虎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沈将军都跟咱们一起喝稀粥了,咱们出点力气算啥?

再说了,城墙修结实了,柔然打不进来,咱们也能多活几日!”

说着便扛起一块半人高的石块,跟着士兵往城墙缺口走。

老木匠王伯则围着城墙转了一圈,指着西南角的破损处道:“高将军,这处墙根被雨水泡软了,光填石块不行,得先垫上一层夯土,再用桑木杆打桩加固,不然柔然的石弹一砸就塌。”

高建听着有理,当即让士兵按王伯说的办,还派了两个年轻步卒给王伯打下手。

小石头带着几个半大孩子,蹲在城墙根下削桑木刺。

他们的小手被木刺扎破,渗出血珠,却没人喊疼——小石头手里的桑木杆,是沈策昨日特意让人送来的,还叮嘱他们“削尖些,能多挡一个柔然兵”。

“俺要多削几根,让柔然狗不敢靠近城墙!”

小石头咬着牙,手里的刀子越挥越快。

张阿禾带着妇人们,用陶壶装着热粥,每隔半个时辰就送到城墙下。

她们怕士兵和流民们烫手,还特意在壶柄上缠了麻布;见有人出汗,便递上粗布巾,轻声叮嘱“慢点干,别累着”。

有个年轻士兵刚接过粥碗,就见一个流民老妇人递来一张胡饼:“孩子,你守城墙辛苦,这饼你吃,俺老婆子少吃一口没事。”

杨钧躲在镇将府的角楼上,看着城墙下热火朝天的景象,气得狠狠捶了一下栏杆。

流民们扛着木料往来穿梭,士兵们与流民并肩夯土,连往日里最沉默的老匠人都在指挥士兵修墙,整个内城仿佛变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他身边的亲信低声道:“大人,要不咱们也……”话没说完,就被杨钧瞪了回去:“一群蠢货!

粮都快没了,再怎么修墙也守不住!”

可这话,他只敢在心里说,不敢让外面的人听见——刘冬派来的亲兵正守在府外,目光如炬地盯着他的动向。

三日后,内城城墙的修补进度比预期快了三成。

西南角的破损处不仅填了石块,还按王伯的建议加了桑木桩,夯土打得紧实,连高建用长槊戳了戳,都只留下一个浅印;城墙根下埋满了小石头他们削的桑木刺,尖上还涂了野猪油,遇潮不腐;流民们还在城墙内侧搭了临时棚子,供士兵们休息时避雨。

沈策立于城头,望着下方齐心协力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赵虎正帮着士兵们搬运滚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格外灿烂;王伯蹲在箭楼边,正教士兵们如何修补箭窗,手里的刨子上下翻飞;小石头和孩子们,正围着一个受伤的弩手,听他讲昨日训练时的趣事。

“怀朔的根基,从来不是城墙有多坚固,而是军民同心。”

沈策转头对身边的贺拔胜道,“只要大家一起扛,就算柔然再围一月,咱们也能守住。”

贺拔胜望着沈策沾着尘土的玄色皮甲,又看向城墙下忙碌的人群——流民与士兵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分不清谁是民、谁是兵,只觉得那股劲儿,比任何坚固的城墙都更能抵御外敌。

他郑重点头:“有你这样的主将,有这样同心的军民,怀朔必能渡过难关。

我贺拔家愿与你共进退,首到援兵到来。”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城墙上,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流民们还在帮着士兵们整理工具,张阿禾带着妇人们收拾陶壶;高建与王伯坐在城墙根下,一边喝着粥,一边商量明日修补北门的计划。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