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出生于1988年,一条传说中的东方龙(戊辰龙年)。
这是改革开放第十年,我的人生轨迹与国家的飞速发展紧密交织。
标准的80后,是体验过“前数字时代”最后一批人。
我的童年是胡同里的捉迷藏、是跳皮筋和弹珠,是收音机里的评书联播,也是小霸王学习机上的《超级玛丽》。
我看着《葫芦娃》和《黑猫警长》长大,也为《灌篮高手》的热血而沸腾。
我的青春,由磁带B面的旋律定义。
听过张雨生的《大海》,也模仿过郭富城的“蘑菇头”。
经历过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港片最后的辉煌。
我从模拟世界走向数字未来。
经历过拨号上网的“猫叫”,拥有过第一个QQ号,在博客上写下过青春心事。
我是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既怀念笔墨纸砚的实在,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生于88,意味着我们承上启下:我们懂得物质的珍贵,也拥抱无限的可能。
我们身上有传统的烙印,内心却向往自由与创新。
这就是我,一个88年生的普通人,带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正在书写自己的故事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哥哥,因此就多了一个名字“李三多”,因为是多余的,当时父母想要一个女孩结果还是一个男孩,所以全家人都失望了,因此还因在那个年代还是超生的还罚了款,所以这出生了就要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命苦。
自打记事起我的印象里只有一个爷爷,没有奶奶,小时候想吃罐头让爷爷撬开给我吃,结果我离的太近罐头是开了我的头也开了,鲜血首流,瞎的大人们赶紧把我送去卫生院,从那以后我身上的第一个疤痕就出现了。
没过多久父亲就在镇上买了一个房子,因为父亲是当兵的那个年代我也不知道我的父亲怎么会有如此财力,然后记忆力就搬进镇里住了,户口本也是镇里的户口了,在那个年代还是挺香的。
随着时间我也到了上学的年纪,那年我7岁,上了学前班,第一次来到学校,感觉什么东西都陌生,人也陌生,当时同班同学有一个叫朱峰跟一个叫焦修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学校里玩的最嗨的三个人,但是焦修就比较惨,家里管理比较严格,上学都挺认真的,我们三个成绩基本都是80以上,也不算最差的,也不是最好的,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一个学期,也结识了这两位“好朋友”。
下学期开学了,第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很高的女生,比所有同学都高的女生,有一天下雨了,不知道为了什么我居然跟哪位女生发生了矛盾,然后我们的雨伞都破了,结果回去就被来了一个皮带炒肉。
自从那次以后就没有什么记忆了,首到小学运动会开幕式。
那天运动会开幕所有同学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每个班级都有节目,当然我也少不了,我的节目是跑步,记得那天我跟焦修比赛最后他那了第一名,我第二名,同年级里的。
到这里我的记忆又该翻篇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