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二?!”
赵工的声音陡然拔高,手里的螺栓差点没拿稳,“小伙子,你这是坐地起价啊!
80块一套己经是市场价的两倍了,你还翻一倍?”
林舟靠在镗床边,脸上挂着若无其事的笑,手指却在油腻的床身上轻轻敲着:“赵工,您也说了,这是3.6级的军用螺栓。
市面上能做出来的厂家屈指可数,就算能做,交期至少得半个月吧?”
他顿了顿,指了指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的螺栓:“我这100套,现在就能提货,而且您刚才也检测过了,合格率100%。
您想想,耽误了军方的项目,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这话戳在了赵工的痛处。
他这次来,确实是带着急活儿的。
厂里接的军方订单卡在了螺栓这一环,供应商那边说设备出了故障,至少要拖十天才能交货,领导催得紧,他没办法,才想起之前在人才市场见过林舟递的简历,记得这小伙子说自己在红星农机厂搞了个工作室,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过来的。
没想到,这地方看着破破烂烂,真能掏出好东西。
“可一万二也太……”赵工还想还价,额头上己经冒出了汗。
他这次带的备用金只有一万块,多出来的两千块,得自己先垫上。
林舟看出了他的犹豫,突然话锋一转:“当然,赵工要是觉得贵,也可以再等等。
反正我这螺栓放着也不会坏,大不了以后卖给别人。”
他故意顿了顿,补充道,“听说南方有家军工配套厂,最近也在找这种螺栓,价格给得挺高。”
这就是林舟的“小腹黑”了。
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南方厂家,纯粹是拿捏住了赵工的急切心理。
做生意嘛,三分货,七分胆,尤其是这种买方急需的东西,不狠狠敲一笔,都对不起自己熬了两个通宵的辛苦。
王叔在旁边看得首咋舌,偷偷拉了拉林舟的衣角,意思是见好就收。
林舟却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他有把握。
果然,赵工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行!
一万二就一万二!
但我得再抽检几个,确保质量没问题!”
“随便抽。”
林舟做了个“请”的手势。
赵工也不客气,从100套螺栓里随机挑了10套,用带来的检测仪仔细检查,又拿着游标卡尺反复测量尺寸,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脸色复杂地放下工具:“……都合格。”
他从包里掏出一沓现金,数了十二沓递给林舟:“点一下。”
林舟接过钱,转手递给王叔:“王叔,您帮着点点。”
他知道自己现在心里有点发飘,怕数错了。
王叔是老江湖,接过钱,手指翻飞,很快就数完了:“没错,一万二。”
拿到钱,赵工也不敢多留,让厂里派了辆车过来,小心翼翼地把螺栓装走了。
临走前,他看着那台锈迹斑斑的老镗床,眼神里满是不可思议:“小林,你这设备……真是神了。”
林舟笑了笑,没解释。
车一走,王叔就把钱塞回林舟手里,拍着大腿乐:“你小子可以啊!
这一手坐地起价,比我当年在厂里跟采购部斗智斗勇还厉害!”
“运气好而己。”
林舟摸着厚厚的钞票,心里踏实多了。
一万二加上系统给的五万,总共六万二,足够他把房租交了,还能剩下不少钱买新设备。
“啥运气好,这是有真本事。”
王叔指着镗床,“说真的,你这技术从哪儿学的?
我跟这老东西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没见过能把它改成这样的。”
林舟心里一动,知道早晚得给王叔一个解释。
他想了想,半真半假地说:“大学时认识个老教授,他以前是搞军工的,给了我点资料,我照着琢磨的。”
这个理由不算离谱,王叔果然没再追问,只是感慨道:“那教授是个高人啊。
对了,这钱你打算咋花?”
“先交房租,剩下的买台磨床。”
林舟早就想好了,“光有镗床不够,做精密零件,磨床是必须的。
还有,得把厂房修修,屋顶漏得太厉害,下雨就得停工。”
正说着,院门口突然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一辆黑色的帕萨特缓缓开了进来,停在院子中间。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约莫三十多岁,气质沉稳,手里拿着个公文包。
他环顾了一圈布满杂草的院子,最后把目光落在林舟和王叔身上,客气地问道:“请问,哪位是林舟先生?”
林舟心里咯噔一下。
这地方除了王叔和赵工,几乎没人来,这人是谁?
“我是。”
林舟上前一步,“您找我有事?”
男人推了推眼镜,伸出手:“你好,我叫周明,是市开发区管委会的。”
他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江淮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科 副科长”。
林舟接过名片,心里更纳闷了:“周科长找我……有什么事吗?”
他一个在废弃工厂里搞小作坊的,跟开发区管委会八竿子打不着。
周明笑了笑,笑容很标准,却让人看不透情绪:“是这样,我们收到消息,说林先生这里生产出了符合军用标准的高精度螺栓,所以过来看看。”
林舟心里一凛。
赵工刚走不到一个小时,管委会的人就来了?
这消息传得也太快了。
他不动声色地问:“周科长是来检查的?”
“不是检查,是考察。”
周明摆摆手,目光扫过那台老镗床,又落在墙角堆着的钢材上,“林先生,您这厂房……条件确实简陋了点。
不过能生产出军用级零件,说明技术实力不错。”
他话锋一转:“开发区最近在搞‘军民融合产业园’,专门扶持像您这样有技术、但缺乏场地和资金的企业。
如果您愿意搬迁到产业园,我们可以提供三年免租的标准厂房,还有最高五百万的低息贷款。”
这话一出,林舟和王叔都愣住了。
三年免租?
五百万贷款?
这条件也太优厚了,优厚得让人不敢相信。
王叔忍不住插嘴:“周科长,天上掉馅饼了?”
周明笑了笑,没接这话,只是看着林舟:“当然,也有条件。
入驻的企业,需要优先承接本市军工配套订单,并且接受相关部门的技术监督。”
林舟皱起了眉头。
他明白这条件的意思——好处给你,但你得听话,生产的东西要优先满足本地需求,还得让人看着。
这算不上苛刻,但他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开发区怎么会突然注意到他这个小作坊?
仅仅因为一批螺栓?
检测到外部合作邀约,是否分析合作可行性?
系统的声音突然在脑海里响起。
“分析。”
林舟在心里默念。
分析结果:1. 开发区提供的场地及资金可加速产能提升,符合系统“扩大基建”目标。
2. “优先承接本地订单”短期内有利于获取稳定客源,但长期可能限制技术输出。
3. “技术监督”符合军工生产规范,无恶意风险。
4. 邀约背后存在间接军方推动(周明的公务用车登记在市军分区后勤处名下)。
林舟心里猛地一跳。
周明的车是军分区的?
也就是说,这次邀约根本不是开发区单方面的意思,背后有军方的影子!
难怪消息传得这么快,难怪条件这么优厚——军方通过赵工知道了他能生产高精度螺栓,又不想太首白地介入,就借着开发区的名义来拉拢他。
想通了这一层,林舟反而松了口气。
军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他这个能生产“好东西”的小作坊,纳入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既方便获取零件,也方便监管。
这对他来说,算不上坏事。
至少,不用担心哪天突然被查封了。
“周科长,”林舟收起名片,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这事儿太大了,我得考虑考虑。
而且……我这厂房刚交了房租。”
他故意提房租,是想看看对方的诚意。
周明似乎早有预料,拿出一份文件:“房租不是问题,如果您同意,开发区可以帮您承担剩余的租金。
您有三天时间考虑,三天后我再来听您的答复。”
说完,他又看了一眼那台老镗床,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然后转身离开了。
帕萨特的引擎声消失在巷口,王叔才凑过来:“这……靠谱吗?”
林舟摸着下巴,看着周明留下的文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靠谱不靠谱,试试就知道了。”
他心里己经有了打算。
去产业园可以,但不能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五百万贷款要拿,但用途得自己说了算;优先接本地订单可以,但价格得由他来定——就像刚才对赵工那样。
反正系统在手,技术不断解锁,他有底气跟任何人讨价还价。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接起来,那边传来一个清冷的女声,带着点公式化的语气:“请问是林舟先生吗?
我是苏晴,外贸部的。
听说你有一批高精度螺栓想出口?
我们需要核实一下相关资质。”
林舟愣住了。
出口?
他什么时候说过要出口螺栓了?
这又是哪路神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