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艾希在苏记站稳脚跟的第十天,麻烦找上门了。
那天清晨,她刚到工作间,就见染坊的老匠头王伯急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攥着一把干枯的蓼蓝草:“鲁姑娘,不好了!
咱们进蓼蓝草的商队被劫了,城里的蓼蓝草都被李记买走了,现在连染坊的存货都只够染一匹布了!”
鲁艾希心里一沉——蓼蓝草是染蓝色的主要原料,苏记最近卖得最好的“月白竹叶裙”,用的就是浅蓝底色,若是没了蓼蓝草,这几款热销的布样就没法生产。
“王伯,李记是什么时候买走所有蓼蓝草的?”
鲁艾希追问。
“就是昨天下午,”王伯叹了口气,“李记的东家李三胖亲自去了城外的几个蓼蓝种植园,出了比平时高两成的价格,把所有存货都包了,还跟种植园签了三个月的供货协议,说这三个月里,只能给李记供货。”
苏婉在一旁气得跺脚:“这个李三胖,太过分了!
他打不过咱们,就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鲁艾希却冷静下来——李记的做法,在现代商业里叫“供应链垄断”,目的是切断对手的核心原料,逼对手停产。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街道,脑子里快速思考对策:要么找到新的蓼蓝草货源,要么用其他染料替代蓝色,要么……反向利用这次危机,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王伯,除了蓼蓝草,还有别的东西能染出蓝色吗?”
鲁艾希问。
王伯皱着眉摇头:“咱们江洲附近,就只有蓼蓝草能染蓝色,其他地方的染料,比如西域的靛蓝,价格太贵,运到江洲要半个月,而且李三胖肯定也盯着那些商队呢。”
“那若是不用纯蓝色呢?”
鲁艾希眼睛一亮,“比如用青色和白色混合,调出‘浅灰蓝’?
或者用蓝色和紫色混合,调出‘靛紫’?
王伯,您能不能试试?”
王伯愣了愣:“青色和白色混合?
之前没试过,青色是用艾草染的,颜色偏暗,和白色混在一起,会不会变成‘灰扑扑’的?”
“您先试试,按青色七、白色三的比例调,”鲁艾希拿出设计尺,在纸上画了个色卡,“若是颜色太暗,就再加一成白色,重点是要柔和,符合咱们‘清新纹样’的风格。”
王伯拿着色卡去了染坊,鲁艾希则去找苏宏——她需要知道苏记的资金状况,若是要找新的染料货源,或者研发新的染色工艺,都需要钱。
苏宏正在账房算账,见鲁艾希进来,放下算盘:“鲁姑娘,是不是为蓼蓝草的事来的?
我己经让人去城外的种植园问了,李三胖把价格抬得太高,咱们根本争不过。”
“东家,我有两个想法,”鲁艾希坐下,条理清晰地说,“第一,咱们研发‘替代色’,用现有染料混合出新的颜色,比如浅灰蓝、靛紫,避开李记的垄断;第二,咱们自己建‘染料种植园’,江洲城外有不少荒地,咱们可以租下来,种蓼蓝、艾草、栀子这些染料植物,以后就不用再依赖外部商队,还能控制成本。”
自建种植园——苏宏愣了愣,他做布庄几十年,从来没想过要自己种染料:“建种植园要不少钱吧?
还要雇人耕种、管理,万一遇到天灾,不是赔本了?”
“东家,短期看是要花钱,但长期看,这是稳赚不赔的,”鲁艾希耐心解释,“第一,咱们自己种染料,成本比从外面买低三成,而且能保证质量和供应稳定,不会再被李记掐脖子;第二,咱们可以把多余的染料卖给其他布庄,又多了一笔收入;第三,江洲的荒地租金便宜,咱们先租十亩试试水,就算赔了,也不会影响布庄的主营业务。”
苏宏沉吟片刻,他知道鲁艾希的想法一向靠谱,之前的“场景化成衣”己经让苏记赚了不少钱,或许这次的“种植园”也是个机会:“好,我信你!
我这就让人去城外看荒地,再找几个懂耕种的农户,你和王伯负责选种、指导种植,咱们尽快把种植园建起来!”
当天下午,王伯传来好消息——按鲁艾希的比例,青色和白色真的调出了“浅灰蓝”,颜色柔和,比纯蓝色更显雅致,用来做“竹叶裙”的底色,反而比之前的浅蓝更有质感。
鲁艾希立刻让绣娘按新颜色赶制成衣,还特意在裙摆加了几缕银色的丝线,让灰蓝色在光线下泛着微光,更显高级。
三天后,苏记推出“灰蓝竹叶裙”,并贴出告示:“新色上市,限量售卖,前五十名购买者,赠送同色发带。”
限量、赠品——这是鲁艾希现代常用的“饥饿营销”手段,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
“这灰蓝色真特别,比普通的蓝色好看多了!”
一个小姐试穿后,对着铜镜爱不释手,“而且还有发带送,太划算了!”
当天,“灰蓝竹叶裙”就卖断了货。
苏婉笑着对鲁艾希说:“鲁姐姐,李三胖肯定没想到,他断了咱们的蓼蓝草,咱们反而推出了更受欢迎的新颜色!”
鲁艾希却没掉以轻心——她知道,李三胖不会善罢甘休,而且自建种植园需要时间,在种植园产出染料之前,苏记还得应对可能的供应链危机。
她让苏成去联系周边县城的布庄,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调些染料过来,同时加快种植园的筹备进度。
一周后,苏记的“染料种植园”在江洲城外的西坡开工了。
鲁艾希亲自去选址,选了块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的荒地,又让王伯挑选优质的蓼蓝种子,雇了五个农户负责耕种。
她还特意设计了“轮作制度”——在蓼蓝地里套种栀子,这样一块地能产出两种染料,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是她从现代“生态农业”里学来的知识。
就在种植园开工的当天,李记的东家李三胖派人来了。
来的是李记的大管事,他拿着一张银票,递给苏宏:“苏东家,我们东家说了,只要你们把鲁姑娘让给我们李记,这五百两银票就是你们的,而且我们还会把蓼蓝草的货源分你们一半。”
五百两银票——这在江洲城能买半间布庄了。
苏婉气得脸都红了:“你们李记也太不要脸了!
想挖我们的人,门都没有!”
苏宏把银票推回去,语气坚定:“鲁姑娘是苏记的贵人,也是苏记的家人,我们绝不会把她让给你们!
你们还是回去吧,以后别再搞这些小动作了!”
管事见苏宏态度坚决,只好悻悻地走了。
鲁艾希看着管事的背影,心里清楚——李记的这次“挖人”,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商业竞争,只会更激烈。
但她并不害怕,反而更有斗志——她要在东晋的商业舞台上,用现代的技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此时,江洲城内的一处宅院,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男子正看着苏记的“灰蓝竹叶裙”,手指轻轻摩挲着裙摆的纹样:“这纹样设计得不错,颜色也特别,苏记最近倒是出了个能人。”
旁边的小厮连忙道:“公子,听说苏记来了个流民出身的鲁姑娘,这些新花样都是她设计的。
要不要属下去查查她的底细?”
男子笑了笑,摇了摇头:“不用急,先看看她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若是真有本事,或许以后能帮上我大忙。”
这个男子,正是江洲刺史的儿子,谢玄——东晋士族谢家的子弟,而鲁艾希还不知道,她的商业崛起,己经引起了士族阶层的注意,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