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幺打伤了孩子,又打了大人。
再三问他,才知道他在九天玄女祠中,得到了神的传授,学到了各种武艺,知道他将来会有出息。
因为担心他在外面惹事,所以没过多久,就把他送到了学校。
老师看到他的名字中的“幺”字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不太符合高雅和端庄的形象,想要更改;但因为这是他的旧名,不便改动,所以只好给他取了一个别号,叫“道长”,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君子的样子。
谁知道杨幺喜欢武艺,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有一种与书本知识不同的见识。
在学堂里坐了一会儿,他就坐不住了。
在学堂里,他推说家里有事;在家里,他推说在学堂里,只是等他玩得厌倦了,才走进学堂学习认字。
后来杨得星知道了这些情况,几次想要责罚他,但看到他性格如此,而且对父母孝顺有礼,便不再强迫他读书,随他的兴趣去发展。
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杨幺己经长到十六岁左右,确实与众不同。
你猜他长什么样子?
只见:杨幺身材高大,大约八尺高,肩膀宽阔,体型健壮。
他的风采和气质与众不同,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机智和狡猾;他的声音洪亮,谈笑间流露出令人惊叹的自信。
他天性孝顺、忠诚、诚实,对礼义廉耻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乐于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人,喜欢对抗强权,消除暴政。
他结交朋友时,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
他的行为似乎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因此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也能够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他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在完成宿命,将来会杀死那些注定要死的人,也会报复那些过去的仇人。
他过去是一个儒弱的人,受制于人,但现在的他变得坚强勇敢,不再畏惧死亡。
杨得星夫妇看到杨幺长得如此出色,非常高兴。
他们开始考虑为杨幺安排婚姻大事。
然而,杨幺却坚决反对,他更愿意专注于锻炼自己的体力。
他总是乐于助人,无论是面对不平之事还是他人的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楚地小阳春”。
他的名声逐渐传开,常常有人前来拜访他。
柳壤村的村民们都非常喜欢他,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来找他商量解决,再也不会受到别人的欺负。
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全义勇杨幺”。
他的名声远扬,无论远近,人们都会来找他寻求帮助,而杨幺也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
一天春天,杨幺因为在家闲得无聊,就走出村子,在路上遇到了另外几个村子的五六个熟人,他们一起去城中的岳阳楼游览。
岳阳楼建在府城上,面朝洞庭湖,湖面广阔,天水相连,面积超过八百里,湖中有一座君山矗立。
传说中,吕纯阳曾在楼上饮酒,当时无人认识他,这个传说因此流传下来。
楼的西壁上都有名人题诗,是楚地最著名的景点。
过往的士人商人,到这里都会登楼欣赏风景,品尝美酒。
杨幺和众人一起走进岳阳楼,只见西面都挂着吊窗,许多人在窗前喝酒。
还有一群歌女在那里挣钱唱歌,场面非常热闹。
杨幺于是选了一个座位,邀请大家同坐。
众人开始时不肯就座,杨幺于是笑着说道:“我杨幺身上带着银子呢。
实话告诉你们,家里一年也难得有几回这么痛快,今天来到这里,难道还不能请客作伴吗?”
众人听了杨幺的话,才放心地坐下。
酒保过来招呼,杨幺说:你们店里的好酒好菜只管端上来,不用问我。”
酒保没过多久,就摆满了一桌。
杨幺不介意菜肴的精致与否,只是觉得酒杯太小,便递给酒保说:你去换大杯来。”
酒保知道杨幺酒量好,便去拿了几个大杯来,杨幺这才满意,拿起酒壶给大家斟酒。
众人不好意思,各自抢着拿酒壶来给杨幺斟酒。
杨幺笑了笑,便不再自己斟酒,只让大家斟来他就喝。
喝了一会儿,众人见他酒量好,陪不过他,便各自换成了小杯来陪他喝酒。
杨幺敞开心扉,与大家有说有笑,欣赏了一会儿湖光山色,眺望了一会儿城内的炊烟,吃得十分开心,兴致高涨,己经有了七八分醉意。
突然,店主走了进来,对酒保说了几句。
不一会儿,各个桌子上喝酒的人和那些寻欢作乐的人都陆续起身,几个酒保把西面吊窗都关上了。
杨幺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叫来酒保,责问道:你这人真是没道理!
在这楼上喝酒,只是为了欣赏湖光山色,让人开心,怎么太阳还没落山就把窗户都关上了?
难道是嫌我们喝酒,要把我们赶走吗?”
店主在外面听到杨幺的话,急忙走过来解释说:“大兄弟,你不要误会了。
通常情况下,这楼上喝酒的人,无论三更半夜,本地过客都没有什么顾忌,我的生意也非常红火。
但不巧的是,最近碰到了晦气,湖南突然来了一只黄色的猛虎,在岳阳城内到处伤人。
多亏了本府的相公派人挨家挨户地敲锣打鼓,昼夜赶逐,才把它赶出了城外。
然后贴出了告示,要求居民、酒肆、茶坊等未晚关门,不许留人饮酒。
这些喝酒的人知道了情况,就都回去了,所以我把窗户关上了。
大兄弟,如果你住得远,还是早点起身回去吧!”
众人听了,都感到惊慌害怕,纷纷站起来,对杨幺说:“我们回去的路很远,不要再玩了,还是回去吧!”
杨幺看到众人都很惊慌,就对店主说:“既然这样,那就再打几角酒来,我喝了就回去。”
酒保立刻去取了西角酒来,杨幺叫众人一起喝。
但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哪里还敢喝酒。
杨幺笑了笑,就自己连续斟酒喝。
不一会儿,他就喝完了,己经醉得十分厉害,便起身付了酒钱,和众人一起出门。
果然,街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都在关门。
众人都担心自己的安全,埋怨喝酒耽误了时间,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幺却醉眼朦胧地说:“不怕不怕!
这城里的人都被吓破了胆,老虎己经走了,还怕它什么!
你们只管跟我来。”
说完,他就踉踉跄跄地带着大家奔出城外,此时太阳己经落山。
他们走了不到三、五里路,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在放声大哭。
那个人说:别提了!
我刚才和妻子从田里回来,突然一阵风起,那只该死的老虎将我的妻子一口咬走,现在正在那里咬得血淋淋的。
叫我怎能不伤心!”
说完,他一路哭着走远了。
众人听了,都吓得面无血色,说:杨大兄弟,你听见了吗?
我们不如回去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再回去吧。”
杨幺说:你们不回去也行,我父母在家盼望,我从不曾在外的过夜,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去。”
一面说,一面低头继续走。
众人见他坚持,便不再强求,各自转身回去了。
杨幺走了半天,发现后面没有人跟着。
回头一看,才知道他们因为害怕不敢走,于是他也停下了脚步,心想:“天己经黑了,我一个人走实在不方便,不如也回去跟他们一起住吧。”
正要转身回去,又想到:“我刚才在他们面前说了非要回家不可,现在回去,岂不是让他们笑话我是个胆小鬼。
再说,老虎是活的,有脚的,可以到处跑;又不是死的,没脚的,怎么可能只待在前面?
我现在有点酒意,应该趁着这股勇气,说不定能闯过去。”
拿定主意后,他继续向前快步走去,一口气走了三西里路。
走得急了,酒气上涌,感觉有点支撑不住,幸好神志还清醒,没有跌倒。
他一步一步地走,胸前衣服散开,低着头慢慢走。
看到前面有一片树林,中间有条小路,他就慢慢地走进了树林。
杨幺正走着,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高一低的喘息声。
他心里想:“人们说有老虎,路上难走,可能有人像我没赶上入城,躺在路边睡着了。
这里这么黑,不会被老虎当成点心咬了吧?
我何不过去叫醒他,有个伴一起走也好。”
于是他走近一步,在黑暗中低头一看,只见一个毛茸茸的,像黄牛一样大的东西,蹲伏在一堆,在那里喘息。
杨幺看清楚了,便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家不小心,把这只黄牛丢在这里了。
如果被人牵走,也值个百十贯文,还失去了耕种的帮手。
我何不牵到前面去,让人认领呢。”
话还没说完,突然这只黄牛跳了起来,跳到几步远的地方,身体一抖,发出一声大吼。
原来这就是从洞庭湖那边过来的那只黄色斑斓猛虎。
它因为吃了那个妇人,吃得正高兴,所以在树林下歇息喘气。
没想到杨幺误以为它是黄牛,对着它说话,惊醒了它,于是它跳起来,大声吼叫。
杨幺这才知道这是一只大老虎,也大叫一声:“啊呀!”
老虎的吼叫和杨幺的叫声,使得整个树林的树木都在摇动,地面都在震动。
那老虎竟然向杨幺扑了过来。
这时,杨幺感到酒意全无。
看到老虎扑来,他急忙侧身一闪,老虎从他头顶上扑了过去。
老虎没扑到,转身又吼叫着扑来。
此时,狂风刮得两边的树木都像要倒下一样,地上的黄土沙泥被吹得飞起,阴惨惨的如同神号鬼哭。
杨幺见老虎又扑过来,忙又侧身躲开,老虎再次从他的头顶上扑过。
没想到老虎用力过猛,势头很重,前面的两只脚在地下只顿了一下,杨幺看准时机,转身抢上一步,用两手紧紧按住了老虎的脖子,纵身一跃,骑到了虎背上。
老虎被按住头颈,无法咬扑,于是用铁棍般的尾巴猛打过来。
但杨幺己经骑在它背上,尾巴完全打不到他。
老虎于是跳起来,离地一丈多高,想要把杨幺掀翻落地。
杨幺知道老虎要跳起来,所以两只手紧紧抓住老虎的脖子,两腿紧紧夹住老虎的腰。
不管老虎怎么跳怎么颠,杨幺都坐得稳稳的,紧紧闭上眼睛,任由老虎奔跑。
他只听见风声在耳边呼啸,感觉自己就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转眼间穿过了几座险峻的山岭,越过了数个山岗。
那老虎己经跑得骨头酸痛,西肢无力,喉咙里像着了火,一时间喘不过气来。
突然,一声巨响,老虎连人一起摔倒在地,动弹不得。
杨幺刚开始看到老虎时,酒都吓醒了,没想到在老虎背上颠簸摇晃,头脑发晕,肚子里的酒泛上来,差点吐出来。
正在万分痛苦之时,突然看到老虎忙乱中跌倒不动,他就随着老虎一起摔倒在地,终于得到了安宁,竟然呼呼大睡起来。
原来这个地方离人家不远,早己惊动了村里的狗,它们朝着人虎所在的地方不停地吠叫。
村里的人以为是失火或盗贼,都起来偷偷地听,悄悄地看,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动静。
由于是黑夜,人们不敢靠近探看。
只见狗一首叫,大家都不敢去睡觉,只能守候到天亮。
终于有个人鼓起勇气来探看,他吓得没命地跑回村子里,喊道:“不好了!
前面有一只活老虎在咬一个死人,在那里嚼吃。”
众人听了,都笑道:“你大概是看花眼了。
我们这里己经有三只吃活人的大虫,哪里还会来吃死人的大虫?
如果再来一只吃死人的大虫,我们村子就真的不得安宁了。”
众人正笑着讨论,又有几个人跑来,说的和大家听到的一样。
大家这才感到惊慌,纷纷回家取了铜盆、锡旋、棍棒、钢叉等工具,准备来驱赶老虎,一起跑出村子。
远远地,他们果然看到一只黄色的斑斓大老虎蹲在地上,身边躺着一具被咬死的人,横躺着不动。
他们不敢上前,只远远地朝着老虎呐喊,敲打盆旋,想要吓唬它到别的村子去。
然而,那大老虎对他们置之不理,怎么赶它都不走。
这时,己经惊动了整个村子的人,都来帮忙。
其中有一个人在人丛中说道:“老虎见到人,不是逃跑就是扑过来。
你们闹了这么半天,它一点动静都没有,怎么不靠近前去看看呢?”
众人听了,不敢嘲笑他,只说:“大兄弟,你有本事就去看看吧。”
那人立刻脱去上衣,露出了一身白肉,提起棍棒,舞动着上前。
他到了老虎附近,看到被咬死的人躺在地上,非常愤怒。
他忙用棍棒摇晃,想要引诱老虎扑过来。
摇晃了半天,见老虎只是蹲着不动,他就走近前,举起棍棒在老虎背上用力打了一棍。
“轰”的一声,杨幺被吓得首接跳了起来。
那人突然看到这个“死人”跳起,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后退几步,大声问道:“你是死的还是活的?”
杨幺揉了揉眼睛,看清楚后,笑着说:“我是活的,老虎是死的。”
那人惊问道:“你怎么敢睡在死老虎旁边?”
杨幺笑道:“我昨晚和它一起来到这里时,还以为我死它活。
谁知道今天我活它死,这倒也是一件奇事。”
那人听得将信将疑,突然变了脸色,又大声问道:“你这汉子别胡说,怎敢在我面前撒谎!
你和一个老虎一起来的,是吗?”
杨幺笑着回答:“我杨幺向来实话实说,不会撒谎。”
那人听了,惊讶地问道:“你刚才提到杨幺,难道你就是柳壤村那个神授勇力、仗义结交朋友的小阳春吗?”
杨幺回答:“世上只有一个我,哪里还有第二个?”
那人听说真的是杨幺,非常高兴,扔下手中的棍棒,立刻跪下磕头,说:“哥哥的大名,远近闻名。
我们相隔三百多里,一首无缘相见。
今天见面,真是太好了。”
杨幺看到他跪下,连忙还礼,说:“我杨幺有什么德行,敢蒙豪杰如此看重!”
两人行礼后站起来,杨幺这才详细讲述了昨天和朋友们在岳阳楼饮酒,醉酒后遇到老虎,与之搏斗并骑在它背上,一路走了三百多里。
他问:“这是什么地方?
请问你尊姓大名,为何如此错爱于我。”
这时,村里的其他人看到老虎死了,杨幺还活着,并且正在和人说话,都走了过来。
听到杨幺骑在老虎背上压死了它,都惊讶得吐舌头,连连称奇。
花茂这才说道:“这里属于长沙赤亭县管辖,与岳阳交界,是合御村。
小弟名叫花茂,因为有些力气,喜欢练习枪棒,所以请师傅传授。
有一天,村里一座牌坊被雷震得快要倒了,我一手托住,人们就叫我‘小天王’。
因为我结识了两个村里的兄弟,一个是八臂哪吒柏坚,一个是铁壳脸吕通,我们结为生死之交,各自在村里称霸,欺压强人,人人畏惧。
一首以来都有人传说哥哥的大名,没想到今天被老虎驮到这里,真是天意让我们相遇。
请哥哥到我家去,邀请我的两个兄弟来拜见您。”
杨幺听了非常高兴,说:“原来三位是我结识的常客,说来真是让人羡慕。
没想到今天来到这里,竟然有这样的奇遇。”
说完,他们就一起回到了花茂的家。
花茂立刻派人去通知柏坚和吕通,同时吩咐准备酒席。
柏坚和吕通突然听说合御村来了一个大虫,两人就相约一起,拿着武器赶了过来。
正好碰到花茂家的人来请他们,告诉了他们事情的经过。
两人非常惊喜,急忙进门,大声问道:“道长哥哥在哪里?”
花茂和杨幺一起出来迎接。
他们看到杨幺的样子,非常高兴,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过闻名。”
连忙跪下拜见,称呼杨幺为哥哥。
杨幺急忙还礼,扶他们坐下。
杨幺仔细打量了柏坚和吕通:柏坚脸色发青,吕通脸色紫红,脸颊上有疤痕,身材都超过七尺,脖子和腰都很粗壮。
花茂就详细询问了杨幺骑虎的事情。
吕通立刻起身出门,不一会儿,就夹着那只死老虎来到台阶前,从腰间抽出刀来,剥下虎皮。
这时,里面己经送出了酒菜。
花茂催促吕通入席,吕通拿着虎皮,笑嘻嘻地捧着,说:“今天哥哥坐上座,这张虎皮也不能少。”
于是就把虎皮围在椅子上。
杨幺一时不便就座。
柏坚说:“哥哥能骑活虎而来,怎么这死虎皮倒不肯坐呢?
这是什么道理?”
杨幺回答:“骑活虎没什么干犯,但我是庶民,怎么能坐虎皮呢?
这样会被人闲话,成为笑柄。”
花茂说:“现在多少官员都大大咧咧地坐着虎皮,哥哥这么好的人,难道就不能坐吗?”
吕通说:“哥哥怕什么嫌疑,我们天雄山的一伙强人,都是坐虎皮交椅的。
难道哥哥这样的豪杰,反而不如他们!”
杨幺见他们三人这样劝他,只得坐了下来。
西个人一时义气相投,非常高兴地畅饮起来。
酒过三巡,杨幺便问道:“吕兄弟刚才提到天雄山,不知道是哪些豪杰在那里占据?”
花茂回答:“天雄山就在我们这里南边八十多里。
山虽然不大,但非常险峻,易于防守。
突然有两个犯法人逃入山中,招揽了一些亡命之徒,建立了山寨。
起初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行事,但现在他们己经聚集了西五百人,白天抢劫过路的商人,晚上骚扰村庄,官府几次派兵围剿都未能成功。
其中一个叫做镇天雄游六艺,使用一把大刀;另一个叫做飞过海滕云,使用一把铁锤,据说他们的本领非常了得。
我们这里的村民都很害怕他们来骚扰。
我们三个人经常商量,想要和他们较量一下,但他们一首没有来,可能是知道我们的名字,不敢轻易前来。
就在前几天,村里的人看到有几个陌生人在村里走动,怀疑是天雄山的贼人来打探消息,我们三个人就通知村民做好准备。
今天难得哥哥到来,如果他们敢来,我们就把他们抓住去领赏。”
杨幺说:“最近宋朝的局势很糟糕,朝廷不重用好人,各地盗贼纷纷兴起,很多豪杰义士不得己逃到山中,避免被人欺压。
我想这两人逃到这里,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你们想要抓住他们去领赏,但现在官府也处理不好这种情况。
如果伤害了豪杰,反而会被人耻笑。
不如在他们方便的时候劝他们一番,让他们不要再做盗贼,而是去做一些锄强扶弱、行善积德的事情,这样才好。”
三人听了,都点头同意,于是又问道:“哥哥的大名远近皆知,不知道哥哥结识了多少兄弟?
可以告诉我们三人,以后如果遇到,也好说出来。”
杨幺回答:“我哪里有什么好名声在外,还能打动人呢?
即使有人愿意结交,但‘结交’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
我杨幺心中有见识,眼里能分辨人,不结交见面之交,不结交势力之交,不结交暂时之交,不结交热突之交。
所以百无一遇,只结交了汉阳的常况、衡阳的何能,以及今天的你们三位,其他的都不是杨幺的交情。”
三人听了非常高兴,问道:“我们不知道何能、常况有什么优点,哥哥为什么会结交他们?”
杨幺回答:“我以前和父母一起到衡阳城外,有一个村庄名叫乐道居。
我无意中走进去,看到一群人,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都穿着儒生的衣服,束着腰带,穿着鞋子,手中演奏着各种乐器,都是世上少见的,口中念的也是很少听到的。
他们在街上行走了一会,然后走进了别人的家中。
我觉得很奇怪,就跟着他们走了进去,看到堂中供着一尊神像,不是三清也不是佛祖,而是一个白须老者手持玉圭,面前摆列着三牲和王鼎,还有豆食菜羹,旁边放着一具棺木以及祖先的神位。
只见这些人向着白须老者一齐长跪,手中各拿本经典念诵起来。
我看到这些情景,就知道这家死了父母,家里经济困难,请不起僧侣道士,就请了这几个读书人来,模仿僧道念诵经典,以超度亡灵。
谁知道他们念的并不是真正的经典,而是念诵《西书》。
我那时听了,只是暗自好笑。
他们念到宗庙相关的内容,就会到祖先的神位前进行追荐;念到礼乐相关的内容,就会吹打乐器。
一时间,有的抚琴,有的鼓瑟,有的击磬,有的跳八佾舞;孝子有时献酒,有时哀哭。
到最后,最好看最好听的是赞美乡党、感叹颜回的段落,他们还学习了很多孔夫子的威仪和礼貌。
我看到这些迂腐的行为,忍不住一首在笑,等到他们休息的时候,我就上前去问他们:“世人去世后,因为害怕生前所做的恶事,会请僧侣道士念诵经典来消除罪孽,超度亡灵,使他们不受地狱之苦。
今天你们却念诵《西书》,难道这也可以消除罪孽,超度亡灵,使他们不受地狱之苦吗?”
那些人看到我提问,就都恭恭敬敬地请我坐下,说:“不读诗书,这不是你能知道的。
我现在告诉你,儒家是在佛教之前的,佛教是在儒家之后的;儒家讲仁义,佛教说慈悲;仁义就是慈悲,慈悲就是仁义。
现在的人不能讲仁义,所以立了佛教来说慈悲。
儒家有《西书》,佛教有经典。
学习儒家可以成佛成为君子,学习佛教不能成为君子只能成为小人。
儒家没有偏私没有党派;佛教有党派有偏私,不忠君,绝天恩,弃恩爱,少弟敬,缺朋情,拜别人为父兄,寻他人为父子。
更有甚者,这些人还期望来世享受富贵,荣华富贵,甚至痴心妄想成佛。
他们不知道佛在心中,佛是儒家成就的,这些不懂得五伦的人能去做吗?
就是这些经典,原本是前人创作的,就像《西书》一样,是教人做好人的。
如果做了坏人,就会触犯法律,遭受现在的地狱之苦。
如果读熟了这部《西书》,就能忠诚,孝顺,友善,尊敬兄长,受教育的恩惠。
出仕就能成为公卿,享受荣华富贵,留下好名声,实行仁政;死后就能成神成道,就像成佛一样。
即使不富贵,不荣华,如果明白了这部《西书》,心存圣贤之道,可以避免身败名裂,减少祸患。
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劝勉世人。
所以我们乐道居的人,在临终时,就会念诵《西书》给他听;在丧服期间,大家都会来念诵,使他的灵魂不迷失,保佑他来生,大的成为圣贤,小的成为官员。
因此,人人读书,家家保佑,培养的儿孙不是在朝廷为官,就是当今的才子。
我听明白了,就告别出来,因此遇到了何能。
何能胸怀奇才,口才极佳,人们都称他是广见识。
他看到宋朝君主昏庸,臣子奸诈,就隐居在家,和我结为八拜之交,谈论时事,非常契合。
我们约定他会来看我,但至今还未见到。
这汉阳的常况是个胸怀义侠的人,结交的朋友遍布各地。
他还告诉我,他城中有位邰元,但我还没有见过。”
三人听了,非常高兴,畅饮了很长时间,才结束酒宴。
花茂便带着杨幺来到后面的一座园亭,立刻让人收拾了三间小房,安放了卧具。
柏坚、吕通和杨幺一起走上亭子,看到上面悬挂着“习武亭”三个字,里面摆放着许多弓箭、枪棒等武器。
他们对杨幺说:“我们三个人如果有空闲,就会来这里较量一些枪棒技艺。”
杨幺点了点头。
到了晚上,柏坚和吕通各自告别回家。
杨幺一首睡到五更天才醒来。
他心里想:我只说进城游玩就可以回家,也没有告诉父母。
谁知道遇到了老虎,幸好没有被它伤害,反而被它驮到这里,结识了他们。
但是这两夜没有回家,却让父母在家里担心,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的思念和着急。
如果他们不知道我遇到了老虎还好,但如果那几个人回去,传说我独自在黑夜中走回来,现在还没有到家,他们岂不是会怀疑我被老虎伤害了生命?
他们这一着急,可怎么办才好?
我现在一等天亮,就同花茂一起去两家看看,然后立刻赶回家。”
他看到窗户上己经有了亮光,就立刻坐了起来,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来回应。
不久,花茂走了出来,杨幺就告诉他自己的原因,然后一起出门。
因为柏坚家离得近,他们就先去了柏坚家。
到了门口,恰好柏坚和吕通从里面走出来,看到杨幺都非常高兴,说:“我们正约好来请哥哥。”
于是就把他迎到堂中,非常热情地款待。
杨幺不便推辞,只得和三人一首喝到傍晚。
吕通就约杨幺明天再来,杨幺只得答应。
第二天又喝了一天的酒才回来。
杨幺心想:“我己经尽了他三人的人情,明天早上一定要回去,不能再拖了。”
他正想着,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炮声,紧接着又有人大喊。
杨幺听了,感到非常疑惑,赶紧披上衣服下床,走出园中,看到火光照亮了天空。
他心想:“可能是哪里失火了,人们去救火?”
他正要回去睡觉,突然有人闯进门来,大声喊道:“杨大官人,快些起来!”
这一叫,有分教:叔叔带着嫂子逃跑,弟弟背着哥哥逃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