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夜格外漫长。
独一鸣蜷缩在斑驳褪色的神像后,怀中紧揣那本泛黄册子,耳朵竖得老高,捕捉着庙内外的每一丝动静。
那两个黑衣人的话语在他脑中回荡:“老大说了,那东西很可能就在他手上。”
他们口中的“东西”,必定是老乞丐临终所赠的这本《地脉玄枢》。
独一鸣虽不识字,但那日老乞丐弥留之际,曾颤手指着封面这三个古篆字念过一遍,他牢牢记住了发音。
“老伯伯,您到底是谁?
这书又是什么来头?”
独一鸣对着虚空喃喃自语,回应他的只有穿堂而过的夜风。
他再不敢留在城隍庙偏殿,摸索着爬到正殿最大的城隍神像后。
这尊泥塑神像背后有个不易察觉的裂隙,刚够他这般瘦小的身子钻进去。
里面蛛网密布,积尘厚实,却是个藏身的绝佳所在。
这一藏就是三天。
白日里他悄无声息,夜间才溜出来找些供果充饥,喝点檐下积水解渴。
大部分时间,他都窝在神像腹内,借着从裂缝透进的微光,艰难地研读那本《地脉玄枢》。
书中的奥义远超一个乞儿的认知,但独一鸣天生有一股倔劲,更有一种对地脉气息异乎寻常的敏锐感知。
字认不全,他就细看图形,揣摩线条走向,感受那些古怪符号中蕴含的韵律。
第三日夜里,他正对着“星象分野”一节发呆,忽觉怀中一阵轻微颤动。
起初以为是饿得发昏,但那震动真实可触——竟是从册子中传来!
他急忙掏出书册,发现震动源自封面内侧一个不起眼的凸起。
小心抠开外层裱纸,里面竟藏着一枚古铜色的薄片,形如柳叶,上刻密麻纹路,此刻正发出微弱嗡鸣,表面泛着淡淡青光。
“这是...”独一鸣突然想起老乞丐最后那句没说完的话,“那本书...最后一页...切记...”他慌忙翻到末页,之前这里一片空白,此刻在铜片青光映照下,竟显现出数行细如蚊足的字迹!
“地枢感应篇?”
独一鸣勉强认出首行大字,下面的小字更加晦涩,“夫地脉之行,有如人身气血,感应相生,动静相随...”他聚精会神地辨认,渐渐明白这是一种感知地脉流动的秘法。
按照文中所述,他尝试将铜片贴在眉心,闭目凝神,放空思绪。
初时一片混沌,渐渐地,他感知到脚下大地深处似乎有无形的脉络在缓慢搏动,如巨人体内奔流的血液。
城隍庙正好位于几条细微脉流的交汇点上,故而香火鼎盛,灵气聚集。
就在这时,他猛地感到两股阴冷紊乱的气息正在靠近庙宇——与那晚的两个黑衣人如出一辙!
独一鸣吓得一哆嗦,铜片从眉心滑落,感应立刻中断。
他屏息凝神,果然听到庙门外传来压低的对话声。
“确定那小子还在这破庙里?”
“罗盘指示不会错,《地脉玄枢》一定在此处。”
“分头搜!
这次绝不能失手!”
独一鸣心脏狂跳,下意识地再次将铜片贴上眉心。
这一次有了准备,他清晰地“看”到两个黑衣人身上的气息——冰冷而杂乱,与庙宇祥和的地脉灵气格格不入。
更让他惊讶的是,通过地脉感应,他竟能大致预判两人的行动轨迹!
当高个子转向偏殿时,矮个子正朝正殿走来,步伐方位在他脑海中清晰可辨。
独一鸣福至心灵,想起《地脉玄枢》中一篇关于“气机牵引”的图解。
他小心翼翼地从神像裂隙钻出,凭借地脉感应避开黑衣人视线,悄无声息地挪到殿柱阴影里。
矮个子迈进正殿,狐疑地西处张望。
独一鸣捏紧铜片,集中意念感应殿内地脉流动。
他发现只要轻微调整呼吸节奏,竟能让自己身周的气场与殿柱融为一体,如同变色龙般隐匿形迹。
这法子闻所未闻,却是《地脉玄枢》中最高深的“融地诀”雏形。
危急关头,独一鸣无师自通,摸到了门槛。
矮个子在殿内转了一圈,目光几次扫过独一鸣藏身的柱子,却都毫无察觉地移开,最终嘟囔着“见鬼”走向他处。
独一鸣不敢怠慢,凭借地脉感应和初学的融地诀,如一抹幽影般溜出正殿,翻过庙墙,消失在夜色笼罩的小巷中。
他在城里七拐八绕,最后躲进一户人家柴房草堆里,心脏仍在怦怦狂跳。
今夜遭遇既惊险又神奇,那本《地脉玄枢》和铜片的奥秘远超想象。
天快亮时,他忽然想起老乞丐咽气前那个雪夜,巷子暗处似乎有双眼睛始终注视着一切。
“老伯伯,”独一鸣对着掌心铜片低声问,“您究竟是什么人?
那些黑衣人又为何追杀不休?”
铜片静默无言,只在晨曦微光中泛着幽古色泽。
独一鸣不知道,他无意中窥见的,是一个传承千年的摸金秘辛的冰山一角。
而他手中的《地脉玄枢》,正是无数势力争夺的寻龙定穴无上秘典。
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独一鸣握紧铜片,眼中闪过与年龄不符的决然。
他要活下去,要弄清这一切背后的真相。
首先,他得真正读懂这本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