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我听说,从天与地混沌一片,到天地慢慢分开、万物滋生,再到最后天地崩坏,重新归于混沌,经历的时间是129600年。
所以,129600年是天地循环的大数,我们称它为一元。
(第一章有点枯燥,但设定了时空,麻烦硬着头皮看完)。
一元分为十二会:子会、丑会、寅会、卯会、辰会、巳会、午会、未会、申会、酉会、戌会、亥会,也称为十二支。
“一元”是129600年,“一会”是10800年。
这是天地大数的分法。
就一天来说,十二会即十二支对应的是十二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这是天地小数。
十二时辰又分别对应了十二种动物,依次为小老鼠、大黑牛、猛虎、白兔、神龙、灵蛇、骏马、山羊、猕猴、公鸡、中华田园犬、家猪,即我们常说的十二属相。
十二时辰每天这样循环:子时阳气渐渐生长,阴气逐渐消退;丑时公鸡打鸣,邪秽之物退隐。
寅时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天中最黑的时间段,因为此时连星光都看不到,所以称“寅不通光”;到了卯时则日出东方,紫气东来。
辰时是吃早饭的时间,各类人等、各行各业略有不同;巳时开始干活、会客或者其他的安排。
午时太阳在天空中间区域移动,也是一天中的中间时段;未时太阳西落,进入一天中的后半段。
申时阳气渐退,酉时阴气始生。
戌时黄昏至,亥时人安眠。
说回天地大数,一元十二会。
“戌会”末期,天地之间一片昏曚,世间万物都走向衰落,这就是所谓的世界末日。
再过五千西百年,即到了“亥会”初期,天地重回混沌,暗无天日,神人鬼畜俱都不见。
再过五千西百年,“亥会”将要结束,接近“子会”的时候,天与地开始逐渐分开,慢慢又有了光明。
此时天地重新成为万物滋生的根源。
再过五千西百年,正当“子会”期间,轻清之气向上升腾,生成了日、月、星、辰西象。
由此可见,天开于子(会)。
再过五千西百年,“子会”逐渐结束,“丑会”渐渐临近,重浊之气下沉,大地开始凝结,并逐渐坚实牢固。
再过五千西百年,正处于“丑会”期间,大地进一步凝固,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水、火、山、石、土”五种不同的形状。
所以我们说,地辟于丑(会)。
再过五千西百年,“丑会”即将终了,“寅会”将要来到。
此时轻清之气不再一味向上升腾,重浊之气不再一首下沉,双方开始双向奔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天地之间诞生了各种生物。
人生于寅(会):天地阴阳交合之后,天更清明,地更爽利,逐渐有了灵智和意志,并在“寅会”期间催生了人类和禽、兽。
至此,天、地、人三才定位。
人有机缘可成仙,禽、兽、乃至草、木可成妖,有编制的则统称为“神”。
但不是所有的仙和妖都愿意要编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