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楼的西厢房里,阳光正斜斜地穿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陆则衍蹲在墙角,指尖拂过那片松脱的墙砖,动作比上次在会议室里更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就是这里?”
苏晚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抠出半张泛黄的报纸。
1946年的油墨味混着灰尘的气息漫出来,她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小时候她总以为这是独属于自己的秘密,原来早有人和她一样,留意过这墙角的细碎。
陆则衍把报纸放回原处,用粉笔在墙上画了个圈:“支撑结构从这里嵌进去,不会碰到砖后面的东西。”
他首起身,额角沾了点灰,“你说的修复工具在哪?”
苏晚领着他走到房间最里面的木柜前。
柜子是老红木做的,柜门上的铜锁己经生了绿锈,她掏出钥匙时,指尖微微发颤。
“爷爷以前就在这张案子上工作,”她推开柜门,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排排工具:牛角马蹄刀、竹制刮铲、鬃毛刷……最上层放着一个蓝布包,打开来是几支狼毫笔,笔杆上刻着极小的字。
“这些笔是他自己做的,”苏晚拿起一支,笔尖己经有些磨损,“他说狼毫的弹性最适合修补书页的裂缝,像给伤口缝针。”
陆则衍没说话,只是站在旁边看着。
阳光落在他肩上,把他衬衫的颜色染得柔和了些。
苏晚忽然发现,他看这些旧工具的眼神,和看图纸时完全不同——没有审视,没有计算,只有一种安静的注视,像在阅读一段无声的故事。
“你们博物馆的修复室,”他忽然开口,“也用这些工具?”
“大部分还在用。”
苏晚把笔放回布包,“现代仪器能检测纸张成分,但修补的时候,还是得靠手的感觉。”
她顿了顿,想起他上次说的“效率”,补充道,“可能有点慢,但……慢有慢的道理。”
陆则衍打断她,目光落在案台上一道浅浅的刻痕上。
那是个模糊的蝴蝶形状,边缘被磨得很光滑,显然是被人反复摩挲过的。
“这是你刻的?”
苏晚的脸微微发烫:“小时候不懂事,觉得好玩……爷爷发现了没骂我,只是说,木头会记得疼,以后要好好待它。”
陆则衍的指尖轻轻落在蝴蝶刻痕上,像是在感受木头的纹路。
“他说得对,”他低声道,“所有东西都会留下痕迹。”
这句话让苏晚心里一动。
她想起他手腕上的疤痕,想起他对老城区的熟悉,忍不住想问些什么,却见他己经转身走向门口。
“支撑结构的位置定好了,”他说,“下周工人进场,你要是不放心,可以过来盯着。”
“我会来的。”
苏晚立刻应道。
离开西厢房时,陆则衍忽然停在廊下,抬头望着飞檐上的石雕。
“你知道那上面刻的是什么吗?”
他问。
苏晚仰头看去。
阳光下,那尊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的石雕,依稀能看出是两只缠绕的藤蔓。
“好像是忍冬纹?”
她不太确定。
“是连理枝。”
陆则衍的声音很轻,“象征……生死相依。”
苏晚接话道。
这是爷爷教她的,老建筑上的纹样都有讲究,藏着建造者的心意。
他转头看了她一眼,眸子里像落了点碎光。
“对,”他说,“生死相依。”
下午的风穿过回廊,带着院子里桂花树的甜香。
苏晚忽然觉得,这栋沉默了近百年的老楼,好像真的在他们身边轻轻呼吸着。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果然每天都去听雨楼。
工人进场时,陆则衍也在,穿着沾了灰的工装外套,正和师傅比划着支撑结构的安装角度。
看见苏晚,他抬了抬手,算是打招呼。
她没去打扰,只是坐在西厢房的案台前,整理那些旧工具。
偶尔抬头,能看见陆则衍站在阳光下的身影,他会时不时望向这边,目光碰到一起时,又会很快移开,像怕被什么撞破了心事。
周五下午,苏晚正用软布擦拭那支刻字的狼毫笔,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争执声。
她走出去,看见陆则衍正和一个戴安全帽的男人说话,脸色不太好看。
“……陆工,这墙里全是碎砖,根本打不了膨胀螺丝!
要么拆了重砌,要么换方案!”
男人的声音很冲。
陆则衍皱着眉,没说话,只是走到墙边敲了敲,又俯身看了看地基。
“不用拆,”他忽然说,“去找几根首径五厘米的楠木方,从侧面嵌进去,用榫卯固定。”
“榫卯?
现在谁还干这活儿?”
男人一脸不赞同。
“我来画图纸。”
陆则衍转身走向临时搭的工作台,“你按尺寸下料,下午就能弄好。”
苏晚站在廊下看着他。
阳光落在他低头画图的侧脸上,睫毛在眼睑下投出一小片阴影,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里的铅笔和纸张。
她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真正懂木头的人,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男人拿着图纸走后,院子里安静下来。
陆则衍收拾东西时,发现苏晚还站在那里,手里握着那支狼毫笔。
“有事?”
他问。
“没什么。”
苏晚摇摇头,走到他身边,“只是觉得……你好像很懂这些老法子。”
陆则衍的动作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递给她。
照片上是个老旧的钟表铺,柜台后坐着位白发老人,正戴着老花镜修表。
背景里的货架上,摆着和苏晚那只很像的黄铜怀表。
“我小时候住这对面,”他说,“放学就蹲在铺子里看奶奶修表,她总说,机器再精密,也不如人手有温度。”
苏晚看着照片里的老人,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走了三年了。”
陆则衍收回手机,声音轻得像叹息,“她的铺子,去年也拆了,就在德安里另一头。”
风穿过院子,吹得桂树叶沙沙作响。
苏晚忽然觉得,他们之间那层看不见的隔阂,好像被这阵风卷走了一角。
原来他不是不懂旧时光的重量,只是把那份懂得藏得很深。
“那支笔,”陆则衍忽然看向她手里的狼毫,“笔杆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苏晚低头看了看,那极小的刻字是“守拙”。
“爷爷说,修复古籍要笨一点,慢一点,才能守住本心。”
陆则衍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说得好。”
他说,“守拙。”
夕阳西下时,金色的光洒满了整个院子。
陆则衍要去事务所,顺路送苏晚回博物馆。
车里放着很轻的钢琴曲,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忽然觉得,这个夏天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老楼的木痕里,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正像回声一样,在两个人心里慢慢荡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