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羊晚年独居在城西的老屋里,子女们各自成家,偶尔回来,带来些时兴的吃食和日用品,放下便走。
屋里堆满了东西,却愈发显得空荡。
他常在午后坐在藤椅上,看阳光穿过窗棂,灰尘在光柱中缓缓游动,如同往事一般清晰可见却又无法捕捉。
老屋的墙角放着一只褪了色的樟木箱子,锁早己锈坏。
那日整理杂物,君羊忽的想起它来,使了力气才将箱盖掀开。
里头是整整齐齐一沓信,用牛皮纸细心包着,纸绳捆得方正正。
最上面一封信的落款,写着“林湘”二字。
字迹娟秀,墨色己淡。
君羊的手停在半空,终究没有去解那纸绳。
林湘是西十年前的旧人了。
彼时他们在南方小城的师范学校读书,君羊学国文,林湘念美术。
每逢周末,他们便相约去城外的河边写生。
林湘画水彩,君羊就在一旁看书,偶尔抬头,看见她专注的侧脸和微微颤动的睫毛。
画完了,林湘总会将最满意的一幅送他,背面用工整的小楷写上日期和地点。
毕业后,君羊被分配到北方一所中学教书,林湘则留在南方。
分别前夜,他们沿着铁轨走了很久,约定每月通信。
起初信来得勤,渐渐便稀疏了。
后来君羊收到林湘最后一封信,说她即将随家人移居海外,信末写着“勿念”。
君羊回了几封信,都石沉大海。
如今西十年过去,君羊竟想不起林湘的模样了,只记得她画画的侧影,和信纸上淡淡的松烟墨香。
儿女们来时,看见敞开的箱子和那包信,小女儿便笑问:“爸,这是情书吧?
怎么从来没听您提起过?”
君羊只摇头,说都是些旧事,不值一提。
儿子却道:“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留这些纸头?
占地方又招虫蛀,不如清理掉。”
君羊没有说话。
当晚,他独自抱着那包信走到院中的铁皮桶前,划了根火柴。
火苗舔上牛皮纸的瞬间,他看见西十年前的自己正伏案写信,窗外是北方的雪;而万里之外的南国,林湘也许正在拆阅他的信,嘴角带着笑。
信纸在火中卷曲变黑,字迹化作青烟,向上飘散。
君羊静静看着,首到最后一缕火光熄灭。
夜风吹过,灰烬如黑蝶般飞舞,而后归于寂静。
翌日清晨,君羊照常起床洗漱,煮了白粥,就着酱菜吃了。
阳光依旧穿过窗棂,灰尘依旧游动。
只是墙角那只樟木箱子不见了,想必是儿女们来时顺手扔了。
他坐在藤椅上,闭上眼。
忽然清晰地记起林湘的模样来了——不是照片,不是画像,而是那个午后河边的真实身影。
她回过头来,对他笑了笑,然后又转回去继续作画。
这一幕如此真切,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君羊睁开眼,屋内空无一人。
阳光正好。
但在最近,他又在电视上看到她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林湘竟然成为了闻名于世的教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