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十七年,江南大旱。
苏清辞蹲在干裂的田埂上,指尖轻轻碰了碰枯成灰黄色的稻穗,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近乎悲鸣的 “灵气震颤”—— 这是她从小就有的本事,能感知到草木土石里藏着的 “情绪”,只是从前年饥荒开始,她触到的所有生灵,都只剩绝望的枯寂。
“清辞,别碰了,这稻子早死透了。”
隔壁的阿婆颤巍巍走过来,手里攥着半块发黑的麦饼,“给,最后一口了,你爹娘走得早,你得活着。”
苏清辞摇摇头,把麦饼推回去:“阿婆,您留着吧,我昨天在山边找到几颗野栗子。”
她说的是实话,却没说那野栗子长在陡峭的崖壁下,她差点摔下去时,是崖壁上缠绕的青藤 “递” 来一股微弱的灵气,托了她一把 —— 那股灵气里带着怯懦的善意,像个怕生的孩子。
这几日,镇上的人越来越少,有的逃去了南方,有的倒在了路上。
苏清辞也想走,可她不知道该往哪去,首到今天清晨,她站在山巅望着远方时,忽然感知到一股截然不同的灵气 —— 那灵气澄澈、温和,像春日里融化的溪水,顺着风的方向,飘向西北方的青麓山。
“或许那里能活。”
苏清辞咬了咬牙,把仅有的几件旧衣裳打了个包裹,给阿婆磕了三个头,转身往青麓山的方向走。
山路崎岖,饿了就挖野菜(靠感知避开有毒的),渴了就找山泉(能察觉泉水里的清甜灵气),走了整整三天,她终于看到青麓山的轮廓 —— 那山被一层淡淡的白雾笼罩,雾气里的灵气浓郁得让她眼眶发热,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洗涮肺里的尘土。
可就在她靠近山脚下的石碑时,两道白光突然从雾里窜出,落在她面前。
是两个穿着青色弟子服的少年,腰间挂着佩剑,眼神锐利:“凡夫俗子,青麓仙宗山门重地,岂容擅闯?”
苏清辞被白光晃得睁不开眼,却清晰地感知到那两个少年剑鞘里的灵气 —— 带着警惕,却没有杀意。
她慌忙跪下:“弟子…… 我是来求仙宗收留的,山下饥荒,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仙宗收徒要看根骨,岂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左边的少年皱着眉,抬手就要挥出一道灵力把她赶走。
可就在他的灵力靠近苏清辞时,苏清辞突然轻声说:“你的剑,好像有点累了。”
少年的动作猛地顿住。
他腰间的佩剑是入门时领的,前几日练剑时崩了个小口,他没在意,可眼前这丫头怎么会知道?
“你说什么?”
右边的少年也愣住了。
苏清辞抬起头,眼神清澈:“它的灵气里带着疲惫,还有点疼,像是…… 刃口有裂痕。”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的惊讶。
青麓仙宗的弟子都能感知灵气,可从未有人能 “听懂” 灵气里的情绪。
左边的少年犹豫了一下,把佩剑解下来递过去:“你再说说。”
苏清辞指尖刚碰到剑鞘,就感觉到一股更清晰的 “委屈”—— 这把剑跟着少年三年,陪他从外门升到内门,却因为少年急于求成,常常超负荷使用,刃口的裂痕让它很痛苦。
“它想让你好好打磨它,别再用它硬抗高阶法术了。”
苏清辞轻声说,“还有,你上次练剑时扭伤了手腕,它在担心你。”
少年的脸瞬间白了 —— 他手腕的伤一首瞒着,就是怕影响月底的考核。
“你…… 你跟我们来。”
右边的少年不敢再轻视她,“长老们或许想见你。”
苏清辞跟着他们走进白雾,脚下的路渐渐变得平坦,路边的草木灵气越来越鲜活,有含苞的野花对着她 “晃了晃” 花瓣,像是在打招呼。
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这是饥荒两年来,她第一次感觉到 “生机”。
穿过三道刻着符文的石门,眼前出现一座宏伟的大殿,殿门上方写着 “聚灵殿” 三个大字。
一个穿着月白色长袍的老者坐在殿中,须发皆白,眼神却温和得像春日的阳光 —— 他就是云舒长老。
“你叫苏清辞?”
云舒长老的声音带着淡淡的灵力,落在苏清辞耳里,让她浑身都松快了,“刚才听弟子说,你能感知灵气中的情绪?”
苏清辞点点头,把自己从小的经历说了一遍,没有隐瞒。
云舒长老听完,指尖掐了个诀,一道淡绿色的灵气飘到苏清辞面前:“你试试,能不能‘看懂’它。”
那道灵气刚靠近,苏清辞就笑了:“它很开心,像是刚从灵脉里出来,还带着泥土的味道。”
云舒长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又放出一道灰色的灵气:“那这个呢?”
“它很悲伤,” 苏清辞的声音低了下去,“像是…… 从枯死的古树里来的,还在怀念以前枝繁叶茂的样子。”
云舒长老沉默了片刻,突然问:“你想留在青麓仙宗吗?”
苏清辞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我…… 我可以吗?”
“你的天赋,叫‘灵韵感知’,是千年难遇的修仙根骨。”
云舒长老站起身,走到她面前,“虽然你现在还没引气入体,但只要好好修炼,将来必有大成。
从今日起,你就是青麓仙宗的外门弟子。”
苏清辞对着云舒长老深深磕了三个头,额头碰到冰凉的青石地面时,她忽然感知到殿外的草木都在 “欢呼”,像是在为她高兴。
只是她没看到,云舒长老转身时,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 —— 灵韵感知,灵汐族的标志性天赋,这孩子,到底是谁?
最新评论